|
2020春季新学期如期而至,新型冠状肺炎这个半路杀出来的“程咬金”阻隔了面授课。教育部提出的“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在线教育形式,应对疫情的发生。线上教学不是把线下课程“搬到”线上,必然要求课堂教学和人才培养进行改革,倒逼高校任课教师改进和提升授课方式,以适应和促进在线教育教学改革的新需要。金融与信息学院的星级优师常艳芬老师通过精心的课前、课中、课后设计,基于MOOC+SPOC教学模式,采用直播+在线学习相结合的具体授课形式,较为优秀的启动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在线授课任务。
一、课前准备
疫情面前,只有改变,才能应变。寒假中常艳芬老师就开始探索性地准备新学期的线上教学,积极学习学校面对疫情所制订的教学方案,参加学校各种平台使用培训会,会后结合线上资源、平台工具等重构教学流程,针对95 后、00 后学习者的媒体使用、信息需求与学习偏好,系统地设计了线上教学流程与活动。
查阅线上教育教学相关文献,深入理解在线教育教学“1+X+Y”形式,1是指任课教师以1门最优质的在线课程为主开展教学;X是指任课教师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寻找X门同样课程的线上资源,经过比较和筛选后,确定该门课程教学内容;Y是指根据遴选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匹配Y种教学工具和教学方法。“1+X+Y”一条主线,串起X种资源,匹配Y种教学工具及方法。在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上,充分地认识到教学内容永远是支撑起教学质量的第一要素。在这个“内容为王”的时代,教学内容决定了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因此在线课程的内容选择是任课教师的首要工作。在线教育教学的平台选择固然重要,但其核心还是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充分地考虑各平台的优点,博采众长,最大程度地利用好网络优质资源,因势利导,发挥学生课程学习的参与性,教学相长,齐头并进。
针对《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的特点,特制订了“1+X+Y”的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1是指引进线上中国大学MOOC:南昌大学《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网络课程资源,以该线上课程为主开展教学,X是指搜集各大高校的优质资源,包括北京林业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等同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后,经过比较和筛选,确定重点讲解结构化分析方法和面向对象分析方法等课程内容。Y种教学工具和教学方法,该门课程线下采用钉钉直播和云班课平台建立翻转课堂用于个性化教学设计。采用课前-课中-课后三段式开展教学工作,课前MOOC网络资源自学(图1)——课中钉钉直播重点知识讲解及云班课互动讨论、疑难问题测试答疑(图2)——课后延伸拓展云班课提交作业、上传笔记、巩固提升(图3)。这样既缓解了教师上课必须直播授课的压力,又发挥了慕课资源的作用,还可以做到针对不同学生的因材施教,可谓一举三得。
图1:线上教学设计
图2:线上课中教学设计
好的设计加好的实施才等于好的课堂教学。为了提升线上课堂效率,达到课程培养目标,精准对接学生学习差异化需求,多措并举提升学生在线学习能力。采用课前公告-课中讨论-课后测试三段式进行课程实施。课前公告:通过云班课和钉钉群等多重工具,通知到每一位同学查看每次课程具体的教学设计(图1左),并通过平台大数据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同学们针对具体的课堂教学设计,明确上课流程,熟悉教学目标及要求,获悉时间分配,调试好环境与工具,做好课前签到,错时观看视频、准备好讨论题目等,并利用平台保留有效的教学痕迹和实施过程管理。课中讨论:钉钉直播讲解重难点知识,学生主动与老师连麦提问或回答问题,其它同学可以在钉钉群留言一起讨论,之后参与蓝墨云班课的轻直播,分时段限时讨论,讨论的问题环环相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后测试:设计在线测试的客观题和实践性质的拓展实验,检验学生的在线学习成果,客观题利用云班课线上统计功能清楚地了解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实践题目,了解学生的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及拓展地深度,以便下节课的教学设计及实施做出调整。以上三个环节循环往复,固化同学们线上学模式,教学稳定运行。
虽然开学前感觉肩头沉甸甸地,但是第一周教学完成时收获同学们的好评,看到同学们一次课长达10页的笔记(图3),课中讨论参与率达95%以上,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图3:学生笔记(截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