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校“一号工程”——师资建设工程启动以来,已实施了“1号行动计划--青年教师提升行动计划”和“2号行动计划--人才高地建设行动计划”,在提高青年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加快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收到了显著成效。为保证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积极探索以大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建立一支与之相适应的教师队伍,学校决定实施“一号工程”的3号行动计划——应用型教学团队建设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加强大学生专业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为主旨,以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模式创新为平台,以灵活的行业专门人才引进机制,区别化的校内应用型教师考核评价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为保障,建设由具有行业背景、丰富实践经验的应用型教师与专业理论教学教师组成的应用型教学团队;通过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发挥团队的知识、能力结构优势,推动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保证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建设目标
1.建设适合应用型教师发展的环境,包括人才引进、培养提升、考核评价、职称评聘等各项制度或办法,为学校应用型教学团队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2.用3年左右的时间,面向与产业、行业相关度较高的本科专业,以支持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主干系列课程或专业方向课程模块的教学为基础,建设若干个应用型教学团队。
3.大力开展以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应用型课程建设,建成一批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成效突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课程或课程模块。
4.经过3年左右的建设实践,形成学校应用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模式,为形成专业课程应用型团队教学模式提供经验支持。
三、建设要点
(一)明确应用型教学团队的基本内涵
应用型教学团队是以部分专业主干课程或专业方向课程的教学任务为设置依据,由从事专业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师和由具有工程技术和行业实践背景的以实践教学为主教师,共同组成的教学团队。在建设应用型教学团队时,要明确教学团队所应当具有的基本特征:
人员结构的“二元性”特征。在应用型教学团队的人员构成中,一部分是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学术水平高,能较好完成理论教学的学校专任教师----理论教学特长型教师;另一部分是具有行业背景,专业实践经历丰富、综合应用能力强,能较好完成实践环节教学任务的专、兼职教师----实践教学特长型教师。在不同的应用型教学团队中,可以根据课程模块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合理确定两种类型教师所占的比例。为推动突出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要求各应用型教学团队中,应用型教师的比例不低于30%。
知识、能力的互补性特征。建设应用型教学团队,就是要充分发挥专业课程教学在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培养方面的主体作用,开展教学内容更新,促进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开发建设应用型课程;并围绕应用型课程教学目标,发挥应用型教学团队知识、能力结构优势,改变教师个体为主、单一的知识讲授型教学形式,推进学生主动参与,多教师分阶段、团队式教学模式创新。因此,在建设应用型教学团队时,在保证人员结构“二元性”特征的同时,应特别注重团队知识结构的互补性,关注教师队伍的学科、专业理论的交叉性建设,加强理论教学能力与实践教学能力的互补性建设。
(二)确定应用型教学团队的主要建设内容
建设应用型教学团队,要以学校服务区域中小企业发展的办学定位为依据,以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主旨,发挥学校机制灵活的优势,实施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创新;通过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改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理念,在人才培养的核心教学环节中实现课程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每一个应用型教学团队都需重点建设:
1.选拔应用型教学团队负责人
选拔好应用型教学团队的负责人,是建设好一个应用型教学团队的关键。应用型教学团队的负责人一般应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具有扎实的本学科理论基础,学术水平较高;教育教学理念先进,认同学校应用本科教育价值观和人才培养定位,致力于本团队的课程建设,坚持突出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成效显著;长期坚持一线课堂教学,教学效果优良;师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一定的组织、管理、领导能力。应用型教学团队负责人岗位可根据团队规模和建设任务,设一个岗位或A、B两个岗位。
2.开发应用型课程
应用型课程(或课程模块)是指以加强大学生专业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按照专业核心能力构成要素的规格要求,以模块化结构构建教学内容,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的课程(或课程模块)。应用型课程的教学更加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强调学生的参与性,突出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学形式灵活多样,以分阶段、团队式授课形式为主;课程考核以能力为导向,重点考核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应用型课程的开发以及与此配套的教学模式创新,是应用型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平台。因此,每一个团队都应当结合专业特点和课程模块特点,围绕大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大力开展应用型课程的开发和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应用型课程建设是学校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创新,各应用型教学团队要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结合专业、课程特点不断探索,丰富建设内涵。
3.加强团队组织文化建设
建设应用型教学团队就是通过发挥知识、能力的团队优势,实施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最终实现大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形成良好的团队组织文化,将不同学科背景、不同教学经历和实践经历的教师融合为一体,促进知识、能力互补,开展密切的团队式教学合作,是实现应用型教学团队建设目标的基本保证。因此,应加强团队的组织文化建设,每一位团队成员都应当认同团队建设目标,形成共同的责任意识和贡献意识,共同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形成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团队工作环境。同时,各团队应根据自身的人员构成特点和教学组织形式要求,形成特有的组织运行机制,保证团队各项建设目标顺利完成。
(三)加快应用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加快应用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保证应用型教学团队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要通过制定专门的人才引进政策,实施区别化的教学业绩评价以及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等制度,解决具有行业背景、实践教学能力突出的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
1.加快具有行业背景的应用型教师的引进
在建设应用型教学团队的过程中,只有保证其人员结构的“二元性”特征,引进一定数量来自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才有可能完成以能力培养为主的应用型课程开发以及教学模式创新的建设目标。因此,在学校的教师引进工作中,要制定专门面向行业工程技术人员的人才引进政策,重点引进一批国内重点大学相同或相近学科的本科(或以上)专业毕业,五年以上企事业单位专业工作经历,具备从事教学工作的潜质,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实践能力特别突出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学校的专任教师;同时通过灵活的教学工作安排、薪酬制度,形成适应行业工程技术骨干或管理专家的柔性工作环境,实现建设一支实践教学能力突出的兼职教师队伍的目标。
2.建立以实践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教师选聘机制
各有关学院在组建应用型教学团队时,应以所承担课程模块的教学任务为依据,做好团队成员的选择、组合工作。在选择理论型教师时,应注意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的合理性;在选择应用型教师时,应坚持突出实践应用能力的选择原则,根据团队建设目标确定应用型教师数量的基本比例,规划好应用型教师队伍中不同行业背景、不同专业技术职务、专任和兼职等人员结构,制定应用型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应用型教师的选聘和引进工作。对于已在校内工作的具有行业工作经历的应用型教师,应根据其实践应用能力优先选聘进入教学团队;在新引进具有行业工作经历的应用型教师时,应结合教学任务要求,对具有教学基本素质的人员,重点考察其综合实践能力;在选聘兼职教师时,则主要考察其在实践教学环节的指导能力。
3.实施区别化的教学考核评价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
教学考核评价、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原则对于教师本人以及整个应用型教学团队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是团队发展的动力机制。要制定促进应用型教师成长、应用型教学团队发展的教学考核评价办法,建立区别于单一学术标准、突出实践应用能力的应用型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标准。
实施整体性、发展性的应用型教学团队教学考核评价。应用型教学团队建设的初衷就是着眼人才培养的整体效益,立足于团队知识、能力的结构优势,实现教学创新。因此,对应用型教学团队的教学考核评价,应突出考核团队建设目标完成情况和团队发展状态,注重考核成员对团队的贡献度和本人在团队中的可持续发展潜力,考核的目的是进一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成就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团队的健康发展。
制定与学术型评聘标准并行的应用型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标准,解决应用型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问题。在对应用型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时,要充分考虑其来自行业一线,学术研究积累较少的具体情况,除要求具备教师资格必须的条件外,应制定与学术评价标准并行的晋升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标准。应用型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标准应突出能力导向原则,淡化学术成果要求,注重其在教学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对人才培养工作的实际贡献。
4.推进理论教学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双突出教师的培养工作
在应用型教学团队的建设过程中,加强理论型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应用型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团队教学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制定有关政策和办法,促进应用型教学团队教师提高适应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能力和素质,培养一批理论教学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兼备的教师。应用型教学团队要通过开展集体教学研究、理论学习与研究,团队式社会服务和产学研合作等方式,促进理论型教师增加社会实践经历、增强科研服务能力,促进应用型教师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学校要实施专门的激励政策,制定评价标准,对同时具备较强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在专业课程教学和教学改革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兑现专门的奖励待遇,在评优、评先,专业技术职务或重要教学岗位评聘方面予以优先考虑。
四、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为加强对行动计划的组织领导,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实施,学校成立由校领导负责,人事、教务等职能部门组成的3号行动计划领导小组。
组长:孙惠敏
副组长:王云儿、李羽
成员:人事处、教务处、各学院负责人。
办公室设在教务处。
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统筹行动计划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对应用型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工作进行指导和协调。
2.实施保障
为保证行动计划目标的顺利实现,人事处、教务处等有关职能部门要根据任务目标要求,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保证行动计划目标顺利实现。其中人事处要制定面向行业人才的引进办法,研究制定应用型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标准,以及推动理论型教师开展行业实践、应用型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提高等办法;教务处要制定应用型教学团队的管理办法,开展适应应用型教学团队发展的教学管理制度创新等工作。
各有关学院要高度重视学校应用型教学团队建设行动计划的实施,要加强对所属本科专业的研究,结合专业或专业方向的特点,明确建设应用型教学团队的必要性;对需要建设应用型教学团队的专业,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应用型教学团队建设实施方案。同时,要做好应用型教师的引进和教学能力培养提升,加强兼职队伍建设,推进理论型教师参加行业实践活动,推动团队开展应用型课程开发和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等工作。
学校将通过考核机制推动有关学院积极开展应用型教学团队建设工作,将应用型教学团队建设,应用型教师队伍建设纳入目标考核管理体系;同时,对建设成效显著的应用型教学团队实施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