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上好!”陆非儿医生一声清亮的问候打破了医务室清晨的沉寂,初秋的阳光随着她轻快的步伐映照办公室的每一角,空气中浮动的微尘为她的白衣镀上一层柔光。这是她五年如一日的交班开场。
l 初出茅庐的 “技术流”
2019年的秋天,刚毕业的她再次踏入大学校园,但学生到校医的身份转变并没有让她怯场。第一次接班,她早早到岗熟悉起药品,跟着值班医生学习就诊流程,半天下来,操作起来便游刃有余。回忆起对她初印象,医生们纷纷翘指称赞,“非儿的朝气,像晨起的太阳,不灼人,倒是为医务室增添了不少活力。”
疫情爆发,作为新人的她主动请缨值守校园抗疫一线。核酸采集现场,她身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连续作战数小时,从始至终保持着专业和耐心,高效、规范地为万余名师生完成采样任务。结束后,又马不停蹄地统计发热患者监测数据,如此反复,直至疫情结束。
面对哮喘、抽搐等突发情况时,她已然能独当一面。出诊后快速地初诊判断,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冷静地转诊处置,体贴地抚慰患者,细致地病程记录,回诊随访时耐心地答疑宣教。
l 守望的灯塔与温暖的印记
“技术是基础,沟通是良药。”陆非儿认为很多学生来到医务室,诉说的身体症状之下,往往藏着学业压力、人际困扰或情感波折。这些年,她宽慰因离家而悲伤的新生,鼓励因成绩不佳而泄气的考生,疏导因答辩而焦虑的毕业生......“他们需要的,有时不仅仅是一粒药片,更是一个被理解、被指引的瞬间。”
她的存在,像一座安静的灯塔,不张扬,却始终散发着稳定而温暖的光,为那些在成长风雨中暂时迷航的小船提供慰藉和方向。
从青涩到成熟,陆非儿医生将自己的专业与柔情,编织成一张细密的安全网,默默守护着这片青春飞扬的天地。不需要惊天动地的故事,无数个细心关怀、温柔以待的诊疗瞬间,都能凝聚成最珍贵的勋章,谱写校园每一页平凡而又闪亮的篇章。
供稿:卫生与健康服务中心
审核:校建处陈琦
致亲爱的来信者:
外国语学院的进步与活力,离不开每一位师生的智慧与参与。院长信箱是倾听师生心声、检视不足、促进沟通的重要桥梁。无论您对学院发展、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有宝贵建议,还是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需要反映,都诚挚欢迎来信告知。学院将认真对待每一封来信,积极调研、虚心纳谏,努力把您的关切与智慧,转化为推动学院前行的切实举措。
感谢您为外国语学院发展贡献心力!让我们共同营造开放、包容、进取的学院氛围,愿您在此收获成长与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