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何利萍老师作“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观摩课教学
     

文章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章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23.03.28  

327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何利萍老师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杭州湾校区科创楼1203报告厅开展观摩教学。按照教学周和教学计划安排,进行“第二章不同社会力量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的第一次课的教学,主题为《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本次课程的主要形式是教师采用问题教学法、课堂讨论法、案例教学法等启发式教学。先是通过问题导入“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先进分子是如何应对的?教师归纳早期探索,引出太平天国运动。然后教师讲授起义爆发的背景,重点讲授洪秀全生平故事和广西的一些特殊矛盾关系,以洪秀全四次到广州考秀才的故事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接着重点进行课堂互动,教师开启云班课软件,进行课堂抢答活动,同学们围绕六个问题进行讨论并分享个人看法,教师结合问题进行课外知识拓展,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并归纳,掀起课堂第一次高潮。

之后教师从太平天国起义对后来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归纳其意义,以案例和视频“天京事变与天京保卫战”重点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由此最后以马克思对小农政治思想的精辟论述,指导学生理解农民阶级不是新生产力的代表,单纯的农民战争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实现现代化的历史任务。

最后布置课后思考题,一是对洪秀全四次考秀才未中的思考中国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科举不中的出路,联系今天高考落榜生、没有考到理想院校、专业的同学,以实现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二是让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在浙江的历程,思考这场运动的进步性与破坏性。三是从现代科学角度揭秘洪秀全“天王”身份的由来。

本次90分钟的授课整体教学逻辑清晰,基于教材又拓展大量课外知识,故事性与理论性交融,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农民阶级“太平天国梦”为何失败,在课堂讨论与互动中体悟理论,激发青年大学生从愿意听“中国故事”到爱听“中国故事”,提升了课程的吸引力、感召力。据悉,此次观摩课有160多名老师进行了线上观摩,得到校领导、校外督导、马院院长和同行教师的肯定与好评。

 

(撰稿:马克思主义学院 何利萍;拍摄:实验室与信息技术中心 陈赟 审核: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臣申) 

 
 
 
 

 

地址: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学院路899号

E-MAIL: mkszyxy@nbdhy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