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老师说|如何不荒度大学生活?她这样说...
     

文章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章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22.09.14  

                                                                                           时光一晃而过

我们已从忙碌的高中生活

正式成为一名大学新生

崭新的大学生活

我们期盼、好奇和兴奋

那么大学四年

我们应该如何度过呢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姜帆老师

用一封书信

告诉我们大学生活的真谛

2022级新生的一封信

 

亲爱的2022级新同学:

你们好!

此刻,宁波这里是风暂停、雨稍歇的初秋夜。临窗而坐,可感凉风习习、空气清新,可听车流低鸣、蛐蛐轻吟,可看灯火可亲、几页好文,可叹岁月倏忽、生活绵长;然而,最想的是在键盘落笔,将一番心语致身在远方你们!
目标:探索自我

很久以前,看过王尔德版水仙花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水仙少年死后,山林的女神就来到湖边,看见这个湖水变成了一潭咸咸的泪水。山林女神就说:你为什么流泪呢?湖泊就回答说:我为水仙少年流泪。山林女神说:你为水仙少年流泪,我们一点也不惊讶,我们总是跟在他后面,在林中奔跑,但是只有你有机会如此真切地看到他英俊的面庞。湖水就问水仙:少年长得很漂亮吗?山林女神就非常惊讶,说:还有谁比你更清楚这一点呢?他每天都在你身边。湖水沉默了一会,然后开口说道:我是为水仙少年流泪,可是我从来没有注意过他的容貌。我为他流泪,是因为每次他面对我的时候,我都能从他的眼睛深处看到我自己的美丽影像。

这个故事很美,对吧?同时,这个故事也很有深意——那就是人们永远不要忽视自己。从这个角度来思考,当水仙一样的少年在湖水里只看见了自己的容颜,而湖水在少年的眼睛里也只看见了自己的身影,这里的只看见并不指眼里没有别人的自私或自恋而是指专注地探索自我

就好像正在晒太阳的牧羊人问一个为了今后有机会好好晒太阳而努力工作的人:反正最后都是一样晒太阳,你为什么要那么辛苦奔波?是啊,为什么呢?我们要努力地学习,要去往远方,要结识各种各样的人,要体验不了解的东西,是因为如果不经历这一切,人永远没有办法了解自己。

正如哲学家邓晓芒说过的那个观点:我是谁,要走着瞧!我们自己究竟是谁或者说成为什么样的人?答案是隐藏在我们所有的遇见当中。就像声音遇到另外一个东西反弹回来时,我们才能知道身体所处的边界。

所以,亲爱的新同学,希望你们在未来四年里始终不要忽视自己,专注于自我探索,不断地提醒自己:你读的书、吃下去饭、听进去的课、参与的社会实践、花费的所有时间都会转化为四年之后的你;当我们坚守实现个人价值的梦想,勇敢、真诚、勤勉、执着地去行动,我们才能真正主宰自己的生活。

 

行动:创造使命

知道么,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让我多次感动落泪的书——樊锦诗老师的《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老师在北大毕业前到敦煌实习,遭遇到生活上和工作上的很多困难,很了解那里条件特别艰苦。但是后来真被分配到敦煌工作时,一番犹豫之后,她还是决定去。她的父亲跟她讲了一句话,说既然是自己的选择,那就好好干。

樊锦诗老师说:就是这句话,让我真正地长大了。我父亲肯定是不舍得我的,但是他会提醒我,说一个人只要做出了选择,就一定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到底,要无怨无悔。自从到了莫高窟,樊锦诗老师就和自己的家人、爱人、孩子长期承受着两地分居的生活,长达十九年里。在尝尽骨肉分离之痛的困难时期,她也没有停止看洞,没有停下保护敦煌文物的脚步。

她说:在莫高窟不知不觉之间,几十年就过去了,和千年的洞窟相比,人的一生非常短暂,但是我们能在短暂的一生中与敦煌为伴,就是极大的幸福。她甚至想好离开这个世界前要留下一句话:我为敦煌尽力了。

亲爱的新同学啊,再过十几天,你们就要步入宁财院,大家来到这里可能是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构成的机缘巧合。来到这里之后的第一关是适应大学生活考验,可能会遭遇到某些困难,甚至质疑自己的选择、否定自己的能力、迷茫自己的未来。

其实,樊锦诗老师当年在敦煌实习时生过病,被人用驴车拉着去医院的时候,她想:以后我还是不要来了!樊锦诗老师曾经在武汉照顾了父子三人半年,想通过半年的脱岗被敦煌那边辞退,一家团聚。可是,后来大学毕业时她还是来了敦煌工作,努力试试;脱岗半年里她常常睡不好,做梦都能梦见敦煌,梦见莫高窟,最终,家人支持她彻底留在敦煌。亲爱的新同学啊,当一个人能够找到自己的使命,并为这个使命付出一生的努力,这是很幸运很幸福的事情。使命不是被赋予的,而是被创造的。

未来四年里,在宁财院这片土地上,我们要有一定的坚持,对自己的选择要坚定地实践,倘若不投入地尝试,你怎么得到真正的结果?我们要有相当的坦诚,对自己现在的能力既要平静接受也要冷静分析,持续改进,不然怎么能突破自己的天花板?我们必须要做到沉迷,沉迷所学、知行合一才能有所悟有所得,惟有沉迷才是通往喜欢与收获的捷径!

 

未来:万种可能

电影《万物理论》里,饱受身体局限的天才霍金在演讲上说:自人类文明诞生以来,人类一直渴望了解世界潜在的自然法则,应该有什么很特别的关于宇宙的边界情况……

人的努力应该是没有边界的。我们千差万别,不管生活看上去多糟,总有你能够做的事情,并且能够成功。有生命的地方,就有希望。是的,亲爱的新同学,推开大学这扇门,青春的你们和生命的希望在双向奔赴,沉浸在奋斗的中我们拥有的是万种可能的未来。当然,路有千万条,先要选一条。在我看来,这一万种可能的发源地首先是未来四年里认真学习和转化经典的智慧和经验。

Google曾经给每位工程师20%的自由支配时间。“Google的企业文化是鼓励创新,即使每项工程都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公司还是决定留给每位工程师一定的私有时间,让他们去做自己认为更重要的事情。这个政策带来的结果就是诞生了Gmail等颇受用户好评的产品。想要用这20%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需要满足一些条件。首先是一定是要在完成常规项目后才能拿出20%的工作时间,因此这个时间也有可能是像谷歌翻译iOS版开发小分队一样,是利用夜晚和周末完成。另外,就是这20%的工作时间从事的工作,必须是他们认为对公司最有利的工作。

亲爱的新同学,你有没有想过,一个人的自我探索和创造活动很类似于高段位的公司管理。什么是我们的常规项目?如何获取并利用我们20%的自由支配时间?怎样在我们的20%时间里培育创新的可能性?……诸如Google以上案例中的类似的智慧和经验或许都值得你们深入思考、亲身实践。

樊锦诗老师说敦煌的天是格外的蓝,而且日照的时间非常长。工作之余,她常常在三危山顶上一坐就是半天,太阳还没有落下去,月亮已经升上来了,天空中日月同辉。就在这儿,她理解了李商隐的一句诗,叫作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夕阳还是那样的夕阳,但人已经不再是昨日之人。我们都会消失在苍茫的历史之中,人其实是很渺小的,一生之中能做的事情非常少,我们就是苍茫天地间的过客

亲爱的新同学,辽阔的天地间,个体轻如微尘,但我们生于宇宙浩瀚是为有幸,在中华家成长是为有幸,在宁财学习成才,追求卓越是为有幸。让我们在有限的生命里做些有价值的事情,努力绽放吧,用青春的华光诠释青春的中国!

         你们永远的朋友:姜帆老师

来源于:宁波财经学院公众号

链接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kFQ6waHzpxZxK8ru9weASg

地址: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学院路899号

E-MAIL: mkszyxy@nbdhy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