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研活动工作总结
     

文章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章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24.07.12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研活动总结如下:

一、基层教学组织制度与机构情况

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229月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教研室组织制度相对完善,教研室设有教研室主任一名、督导一名,负责组织和管理日常教学活动和教研活动。教研室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的教学起到积极作用。

二、组织建设与活动开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积极组织开展教研。因为本学期为审核评估所在学期,所以教研室教研活动以全力配合学校、学院要求,应对审核评估、积极集中备课和检查往年课程材料为主。

本学期开展的主要教研活动有:

首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实践教学效果提升讨论。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探索,教研室在实践教学上确定了“最多跑一次”实践调研、美好生活“浙”里行、美丽中国看“浙”里——我的家乡生态文明变迁调研、平安浙江实践调研、国家安全意识调研等五个主题。就学生实践开展情况和实践成果来看,五个实践项目基本达到课程教学需要,同时结合浙江和宁波实际,也便于学生开展。根据各位教师对学生实践作业、实践成果的完成看,部分学生的实践比较扎实有效、成果质量高,也有部分学生的实践不深入不扎实、成果质量不高。教研室针对如何提升实践教学效果进行深入研讨。

其次,在提升课堂教学能力的集体备课活动中,教研室各成员就如何从“合理运用网络语言”、“保持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念”、“提升教学设计”三方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各抒己见,纷纷建言献策,都提出了提升课堂教学能力的想法和做法,大家互相交流学习,对进一步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的教学效果有一定促进作用。

另外,王晓洁博士做了“高校思政教育的说服传播机制与策略”教学沙龙。 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了高校思政教育的说服传播机制与策略。她强调了说服者、说服对象、说服信息和说服情境在态度改变中的重要作用;并且结合高校思政教育的实际情况指出教师的专业程度、人格魅力及意图好坏对于思政教育的说服力至关重要;她最后也强调了学生在说服过程中的主体性,认为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引导学生实现自我说服、逻辑自洽、内化认同是思政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

刘勇副教授作了“杨家河的历史及其在文化自信教学中的运用”学术讲座。本次讲座是马克思主义学院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为主题的系列学术活动之一,对于促进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和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当时没有教学任务的教研室老师都参加了这两次活动,活动结束后教研室也进行了内部讨论和总结。

总体上教研活动围绕学校和学院审核评估展开,教研活动内容比较丰富,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建设上起到促进作用。需要改进之处在于:因为今年是习思想第一年开课,任课老师对于教材、课程的理解程度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对于案例的选择与应用尚处于摸索状态,所以在教研活动交流的层面不够深入,这一点可以随着今后教师在本课程教学时间的增长、教学经验的丰富以及未来新鲜血液的加入得以弥补和改善。

三、建设特色及自评成绩

目前教研室着力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在前一年校级新文科立项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五位一体’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在设计好“五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融合式教学。

地址: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学院路899号

E-MAIL: mkszyxy@nbdhy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