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23日下午,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李辉文教授应邀来我校开展第三期“社科名家讲坛”。我院执行院长张骞博士主持了本次学术讲座,并为李辉文教授颁发宁波财经学院“社科名家讲坛”专家聘书。红鹰大讲坛之“社科名家讲坛”是我校社科联主管的系列学术讲座,旨在加强我校教师的科研能力。本次讲座由我院和国际经济贸易学院联合举办,讲座地点位于本部校区南教2-214,四十余名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本次讲座主题是“21世纪中国的城化、镇化与区域差异:基于土地和人口网格数据的重新考察”。李辉文教授指出,根据经济学理论,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高度相关。传统城镇化率往往是基于常住人口统计,以行政边界为基础。但是,李教授团队使用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对中国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进行分析,得到了一系列难以解释的现象。第一,各地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增速非常接近。第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在各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都快速趋同。但多项重要经济指标都显示,区域间经济发展差异持续扩大,这与经济学理论相悖。因此,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真实的城镇化水平之间可能存在较大偏差。
为此,李辉文教授团队创造性地将“城镇化”拆分为“城化”和“镇化”两种形式,更加精准地探究了中国城镇化体系的演进过程和发展结果。该研究巧妙地构建了能够更准确的反映空间集聚属性的“城化”(人口集聚规模比较大的聚落所形成的城镇化实体)和“镇化”(人口集聚较为分散的、规模相对较小的城镇化实体)的量化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区域、不同时间的城镇化水平以及相同水平之下的结构差异进行量化分析。具体而言,该研究通过综合利用:欧空局土地利用遥感数据(ESA-CCI-LC-300m)叠加WorldPOP人口网格数据(WP-UNadj-1km),对中国2001年-2020年不同区域的城镇化水平、“城化”与“镇化”构成以及它们的区域差异进行了重新测算和分析,准确把握了在空间维度上,城镇相对于乡村在土地利用上的本质差异,突破性地对城镇化的范围及规模进行了更为精准的度量,充分反映了城镇的空间集聚的经济本质。

讲座尾声,李辉文教授指出,21世纪以来,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从多个维度划分经济区域的结果都显示:第一,城镇化水平与构成的区域差异仍然十分巨大,且与经济发展的区域差距高度一致;第二,部分地区“镇化”快速推进,导致“城化”与“镇化”构成的区域间差异持续扩大;第三,诸维度下区域间和区域内城镇化水平和构成的差异,与是否拥有便捷的国际市场通道高度相关,且这一特征在省级行政区和地级市层面都成立。第四,推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并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讲座结束后,在场师生就论文选题、期刊投稿、外审意见修改等问题与李辉文教授进行讨论交流。最后,电子商务系副主任王春雷博士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并表达了对李辉文教授的感谢。
(撰稿:数字经济与产业创新研究院 岑涛;摄影: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王春雷;审核:数字经济与产业创新研究院 张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