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构建“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 切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
2021-06-18 17:48:34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简报〔2017〕第79期 总第79期

  宁波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协同联动,整合力量,努力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推动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切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

  营造高校协同育人氛围。一是树立育人新理念。明确学校全员特别是专业课教师立德树人职责要求,推进“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全市高校将价值引领要求写进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融入课堂教学,逐步构建起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和专业课程一体化“课程思政”体系,明确每一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功能,落实每一位教师的育人职责,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二是打造育人新平台。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线上和线下的深度融合、传统手段和新媒体新技术手段的高度融合,构建基于大数据的网络思政工作平台,把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为师生提供一站式学习生活服务结合起来。宁波大学建设“生情日记”网络平台,实时记录学生的每一个成长节点和与学生的每一次谈心谈话,在保障学生隐私的基础上,供全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参考,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整体推进力度。三是营造育人新环境。构建以文明校园创建为主体,文化校园与文明寝室创建为两翼的环境育人新格局,推进文化软环境和校园硬环境的融合发展和协同建设。开展“文化校园”建设试点,推动各高校厚植特色文化、深挖精神文化;推进校园人文景观建设,让校园文化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宁波大学“经世致用”的宁波帮精神、纺织服装学院的“红帮文化”、宁波工程学院的寝室文化等均已成为润物无声、育人无痕的隐性课程,让学生浸润在全方位立体式的育人环境中。

  统筹社会协同育人资源。一是统筹人才资源。把社会各界精英纳入全员育人体系,成规模、可持续、立体式地推动社会力量参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开展“知行新说——百名兼职思政导师进高校”活动,计划用三年时间,建设一支由党政领导干部、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优秀企业家、社会知名人士等构成的100人左右的兼职思政导师队伍,推出30期左右的“知行新说”思想文化宣传精品节目,通过讲座、论坛、访谈、结对等形式,利用讲台、社区、企业车间等场所,与大学生展开深入交流。二是统筹教学资源。系统设计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大学生社会实践、专业课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积极构建校、政、企协同联动的实践育人共同体。结合“大脚板走一线”“治理劣V类水”等中心工作,搭建社会实践平台,组织广大学生深入企业、社区和乡村一线,接受鲜活生动的思想教育;依托浙江省“双百双进”和“百校联百镇”工程,建立100个市级校外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每年组建100支社会实践团队,为广大学生锻炼能力、服务基层提供渠道;打造首个全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上教学资源库,通过积分制、学分制,引导师生参与网上学习,实现课堂教学、导师授课、网上自学、社会实践的有机互动。三是统筹项目资源。拓展“政校合作”“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合作模式,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创客空间等“创业苗圃”,组织开展宁波市大学生创业大赛,实施“风云甬商进校园”工程,搭建资本与项目的对接服务平台,结对指导学生创业实践,引导师生积极参与科研创新训练,培养锻炼学生勇立潮头、敢于创新、干在实处、克难攻坚的精神和意志。

  健全家校协同育人机制。一是探索家校共同议事。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沟通、服务、监督等作用,通过电话访谈、网络互动、座谈研讨等方式,收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建议和意见,邀请家委会代表参与学校事务,为加强和改进学校管理工作做好咨询参谋和服务。二是推进家校信息共享。及时梳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信息,第一时间与家长联络沟通。如以喜报等形式告知家长学生在校期间取得的成就与收获,以函件等形式告知家长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状况和问题,以QQ、微信等形式与家长分享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影像记录和精彩瞬间,与家长共同参与、共同见证、携手助力学生的点滴成长。三是实施家校“行走计划”。每年暑假组织高校辅导员奔赴新疆、湖南、广西、青海等地,走访慰问经济贫困学生家庭,了解学生生活状况,调研学生资助工作效果,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把“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结合起来,着力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