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育人】四线共织生命防护网,三全育人助力幸福路
2021-11-17 08:35:27

  宁波财经学院着眼学校安全稳定和学生成长发展,以学生为本,切实将安全责任和育人责任落实到人,构建完善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体系,做到心理问题早预防、早发现、早应对,心理疾病早转介、早诊断、早治疗,危机干预判断准确、处理果断、干预有效。

  一、目标思路:

  依托“五四三二一”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构建教育为主、预防和干预“一体两翼”的心理危机工作格局

  宁波财经学院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心理自助能力为目标,立足教育,重在预防,科学干预。学校通过“五四三二一”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密织学生生命防护网,健全工作队伍,拓宽实施途径,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减少或避免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的伤害事件的发生。“五”即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五大途径,危机干预、课程教育、活动熏陶、咨询辅导、朋辈辅导;“四”即心理健康主题教育开展的“校、院、班、寝”四级网络;“三”即从三个维度,也就是广大普通青年学生、心理问题学生和心理异常学生,有针对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二”两个定位即学校心理工作一是要着眼于学生的健康和安全,二是要着眼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体现了心理工作“预防性”、“发展性”的特点。“一”即一个理念: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实施举措:

  1、开发特色课程以教育牵引幸福长线

  积极开展以人为本生命教育。培养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意识,学会应对危机的策略与方法。宁波财经学院开设《生命与幸福》全校公共必修课。课程包含生命之认识、生命之价值、生命之热爱、生命之幸福四个部分内容。通过体验法,角色扮演法,欣赏讨论法,案例教学法,以生命教育为原点,以幸福作为教育的追求,引导学生认识生命与幸福的本质。

发挥课程育人的主渠道作用。该校结合自身特色,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科学构建"发展性、主体性、阶段性、个体性"为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充分运用"参与—体验—互动—分享"式的教学方法, 创建以理论学习、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重点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生通过参与心理健康讲座、心理情境剧、心理素拓运动会、系列团体辅导、广场宣传日等活动进行学时认证,在活动体验中的收获成长。

  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挖掘学科教学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积极渗透科学和健康的理念,让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感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质。

  充分发挥朋辈心理互助效应。该校“参与型”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主张学生参与管理参与服务参与教育教学过程,在此理念下成立“心理朋辈讲师团”,并通过朋辈讲师下班活动,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和朋友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架起学校成长成才辅导室(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与同学之间的心灵桥梁。同时,让自己增加了对心理健康知识、爱与责任深入的理解,心智更加成熟。

  2、织牢“四级网络”,以全员参与打通援助快线

  该校成立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领导小组,由主管学生工作的校级领导任组长,成员为学工处领导和各学院书记、学校成长成才辅导室。全面规划和领导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督促危机干预部门和人员履职,为重大危机事件处理做出决策。成立校级“学生心理危机评估与工作组”,各学院成立心理健康联络站,对因心理问题休复学的学生教育管理进行研判。

  加强制度建设和完善,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制度、学生心理健康周报月报制度、学生心理危机报告制度,出台《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实施方案与操作流程》,并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文件制度。疫情期间出台《宁波财经学院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方案》,《宁波财经学院关于疫期因心理或精神原因休学的学生办理复学的相关规定》。

  织密心理健康四级网络,发现心理危机事件立即响应危机干预流程。一级是指校级学生处、成长成才辅导室,由学工部长、校级心理工作专职教师组成;二级是指学院心理工作联络站,由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书记、心理工作负责老师、全体班主任组成;三级是指班级,主要是由心理委员组成,还包括朋辈心理讲师团、学生助理团成员;四级是指寝室,主要有寝室长组成的心理联络员队伍。三级四级重在发现问题并报告,在后期对心理问题学生进行危机处理和跟踪关注时也会参与其中。对学生中存在和发生的心理危机事件及其处理情况,学院学工领导会同校向成长成才辅导室向校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汇报。

  3、扎实“动态预警”,以心理援助筑牢生命防线

  进行全面心理普查和筛查。该校成长成才辅导室每年对全校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并在每学期初、学期末对全体在校生进行全面筛查,根据普筛结果,按照学生心理问题严重程度,把相关学生纳入“一般关注”和重点关注”和“重中之重”进行相应级别的跟踪关注和帮扶。

  分层分级进行动态关注和针对帮扶。针对“一般关注”的学生进行平日观察,给予学生学习生活上的关心关爱;针对“重点关注”的学生,安排辅导员或者班主任进行专人关注帮扶,辅导员或班主任要经常联系学校成长成才辅导室,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或者由学校转介并后期咨询帮扶;针对“重中之重”学生,一对一关注帮扶,每周联系,提醒学生按时服药、联系家长了解和反馈情况,随时了解高危个体的心理状况。

  学院心理工作负责老师要随时掌握本学院学生的心理状况,对学生的心理状况每周向学院汇报一次,发现学生有明显的心理异常情况要及时向所在学院和校成长成才辅导室汇报。学院心理负责老师每月收集“一般关注”和“重点关注”学生情况,每周收集“重中之重”学生情况,上报学院并录入到学生工作系统。充分利用心理健康档案,对学生在校四年实施跟踪指导。

  4、打造“暖心品牌”,以真心打造服务热线

  整合校内师资,开设特色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因为学校没有心理学专业支撑,心理辅导咨询服务上也同样争取校内专任教师资源,考出心理咨询师证书的人都纳入到咨询服务工作中。成立“心理健康教育讲师团”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和个体、团体辅导服务。打造特色心理辅导工作站,如“小雨滴会客室”、“心灵VC站”、“幸福加油站”、“心连心”心理护航工作坊、箱庭工作室等。

  跨校区管理,提供个性化多渠道的咨询途径。根据咨询服务团队成员情况,合理安排咨询值班,向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辅导与咨询服务。专职咨询教师定期到杭州湾校区、象山校区开展面对面心理咨询;专任教师心理辅导咨询师根据课程时间到相应的校区开展面对面咨询。面对面咨询不能完全满足学生需求,考虑多校区的实际,开通开设电话、网络咨询,专人值守,进行预约和咨询。疫情特殊时期开通心理援助QQ热线,为学生提供情绪疏导、情感支持,帮助学生加强心理防“疫”力。

  三、项目特色:

  1、抓牢心理健康“守门人”,操作流程可参考。

  加强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培训,梳理新形势下心理危机干预的政策、制度和法律法规,在法定范围内开展专业心理工作。邀请专家督导来校做危机干预业务培训,定期召开研讨会议,实时结合案例对照《精神卫生法》《侵权责任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方法》等法律法规,对危机处理中的注意事项进行研讨,提高危机干预工作中的规范性。

  流程化操作,避免队伍人员变动引起工作断链。从发现识别心理危机问题、联系家长、帮助学生就医、家长不配合就医的处理、办理相关手续等情况收集整理汇编成册,以实现规范化操作。编订《心理健康工作文件制度汇编》、《四级网络工作手册》、《突发事件处理上报流程》等。

  编制心理委员培训课程,开展心委培训。心理委员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培训,使其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体系,心理帮扶技能和识别技巧,掌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设计的基本原理,学会在班级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从而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宁波财经学院编制心理委员培训微课,从甄别与关注、陪护与支持、自助与宣传、组织与策划四个模块展开。

  2、精细排查归类处理,档案管理可追踪。

  依托四级心理健康网络,细致做好心理危机排查。不留盲点,不留盲区,从学生作业学习情况、校内住宿、思想状况、家庭关系、体育锻炼、在外实习、在外租房、网络贷款等方面收集数据全面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做好情况摸排。

  心理健康档案从进校建立普测档案,到每学期期初、期末心理排查档案,再到咨询学生的面谈档案规范完整保存,并在工作移交过程有档可查。建设心理咨询预约系统、心理咨询档案管理系统,推进信息化技术、大数据技术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应用。

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学校成长成才辅导室客观解析心理现象,谨慎分析结果,对心理问题归类,并仔细研究同类心理危机个性、共性问题总结经验分类施策,提出细致预案。建立专职咨询师联系学院制度,定期走访对口联系的二级学院,及时排查和跟踪心理预警对象,指导学院以适当的方式开展预防和干预工作。

  3、多方位多部门帮扶,危机预防协同化。

  针对心理危机学生帮助解决心理问题和实际问题相结合,实施全方位的个案管理帮扶。经济困难的提供经济资助,学业困难的协同教务部门一起帮扶,需要陪读的申请校外住宿陪读,家庭关系紧张的给予心理和其他社会支持。休学后复学,学院对其学习生活进行妥善安排,帮助该生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引导其他同学避免与其发生激烈冲突。

  建立医校合作和校外精神卫生机构的资源库。该校成长成才辅导室和医务室为学生提供有关精神疾病和心理疾病治疗的医院名称、地址、各专家坐诊时间、擅长领域、接受医疗保险情况等资源信息,并在全校范围内做好宣传;提供校内外心理咨询机构信息和自杀危机干预热线电话等情况,确保学生在需要帮助时能及时、成功地联络到合适的专家。

  四、育人实效:

  该校从2019起至今已累计处理55起心理危机事件,干预成效明显。发现及时。通过班主任、辅导员日常谈心谈话、任课教师学业指导、朋辈交往以及隐形观察等途径,及时发现学生的异常表现,快速介入。在“重点关注”之列的一名学生,辅导员多次谈话了解学习生活情况同时安排周边同学密切关注动态,2020年6月同学发现其朋友圈有轻生迹象,及时报告辅导员,辅导员及时上报情况并联系家长,防止了恶性事件发生。

  协同处理。校内各部门积极协作,心理援助和经济资助同步,针对家庭困难的心理关注学生给予专项补助,补贴就医费用。家校、校医、校警携手,争取各方力量协同做好危机处理。2020年6月一学生突发精神疾病症状,学校联系学生家长,在当地派出所的帮助下将学生送医治疗。2019年10月一学生因心情不好,校外失联7小时。家长联系学校后,学校积极发动相关师生,并在派出所帮助下,快速找到了学生本人,避免了意外的发生。

  活动育人。心理剧大赛、朋辈讲师下班级是该校的常规活动,通过活动的影响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以期广大学生自己主动关心关  注自身心理健康并能在需要时及时求助。活动本身也是育人形式之一,有演员是因自身心理问题尔参与剧目演出并通过剧目表演而治愈,也有学生因心理困扰而参与朋辈讲师团,学习到了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理解了心理问题的发生机制,心理问题得到解决。

  特色咨询。因为心理健康讲座的开展,心理活动的宣传,学生认同了心理咨询服务,愿意积极主动地走近咨询室的人越来越多。

  五、经验启示:

  1、危机处置体现人文关怀。校园心理危机事件发生时应遵循“及时预警+有效防控+成功干预+安全管理”的要求,从危机对象和危机工作人员两群体的健康关注,从心理危机的预防、发现、干预的全过程,体现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人文关怀。

  2、加强医校联动缺少心理学专业和医学专业背景的院校,危机干预工作虽有成效普遍专业化程度较低,不能满足新时代大学生复杂、多变的现实心理需求,加强医校合作,建立绿色通道,在危机处置专业化规范化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3、争取家庭支持系统。在长期的咨询和危机干预案例中发现,已出现心理问题的大学生,一般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出现心理问题或危机时通常很难取得家庭的支持,甚至还会遇到阻碍,这对学校心理干预的开展造成很大的难度。在家庭中推出大学生心理危机科普,提高家长对心理健康的认知率,面对心理疾病不回避,积极主动地寻求社会帮助和正确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