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育人】阳明讲堂——阳明文化的传承与光大
2021-11-17 08:38:42

 

   项目立项以来,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坚持以学术为基础,教学为平台,团队为依托,育人为重点,将“阳明讲堂”作为“第二课堂”,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背景下,结合本校办学、教育理念,激发大学生对以阳明文化为重要内容的传统文化的温情与敬意,提高他们对其学习、承传、转化的能力,营造更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一)加强领导,构建高效的工作体系

  项目建设由学校党委副书记亲自挂帅、以新成立的阳明研究所为依托,建立了由宣传部门牵头,组织、学工、科研、人事、教务、教师发展中心、团委、后勤等部门协同推进,各二级学院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延伸到文化育人工作的前沿,在寝室文化建设方面,把文化育人工作融入进去。形成线上线下并进的工作体系,利用新媒体手段、形式,开发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文化育人文创产品。配备了专兼职人员8名。

   (二)六个结合,创新特色工作机制

  根据学校阳明文化建设要求,贯彻“六个结合”的工作指导理念:学校与地方结合、传承与创新结合、建设与育人结合、师生与校友结合、有形与无形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以构建应用型大学文化体系为内容,以创建特色文化、品牌文化为目标,打造文化校园。其次,建设文化育人工作的调研、评估、改进机制,包括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方面更为具体、专题性的调研,获取第一手可靠信息,并评估当前育人工作各方面的成效,发现弱项,加以针对性地改善。 

  (三)注重育人,拓展平台载体功能

  发挥育人载体的功能,进一步拓展其内容、形式、成果转化这三大方面。“阳明讲堂”在发掘阳明思想的当代价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与推广阳明文化在各个领域的意义和作用,包括以“育人之道”为主线的培训、讲坛、讲座等活动,通过“阳明读书会”来了解当地大学生所关心、切身的主题,阳明讲堂的文化育人内涵将会不断更新。形式方面,阳明讲堂的读书室、讲堂、贵宾室环境颇佳,适合于开展线下现场活动,除了常规读书研讨外,还可引入一些古典艺术、文学活动,如书法、国画、汉服、诗词朗诵、文物展览,文物鉴赏讲座等,增加参与性、体验性。阳明讲堂集成了本校阳明文化工作资源,成果转化方面还可以师生为主体,面向社会各界,使得文化育人成果让更多人受益。 

  (四)创建品牌,育人成效显著

  1.学术研究取得初步成果。围绕阳明心学核心,开展学术研究与交流,学校成立了阳明研究所,开展阳明思想研究,颁布了阳明思政与课程思政校科研基金项目。新增校级及以上项目17项,出版专著2本,发表论文14篇。参加学术交流4次,一次做了主旨报告。

  2.教学教育取得突出成果。把阳明思想融入教学,阳明思政融入课程思政。《以文育人,养心铸魂—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类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荣获宁波市第十届教学成果二等奖。加强阳明思想课程思政建设,《阳明心学与当代社会生活》成为省一流课程、省思政优秀课程、省高校教师教育评比三等奖。

  3.学习阳明文化精髓提升师生境界。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中,注重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阳明思想的相关论述,人文学院在师生中开展阳明文化学习,编辑了《知行合一--阳明文化掌中宝》给每个教职工。在学生中做了《阳明思想与校本文化》等讲座,利用指导学生阳明读书会,编辑《阳明读书会刊》。提升了师生对阳明思想的理解。

  4.校园文化与文化育人。把阳明文化融入校园文化,阳明文化建设成为学校首批校园文化建设项目。组织辅导学生校级及以上人文素养类学生学科竞赛,省级三等奖及以上获奖 31项(浙江省大学生中华经典诵读竞赛等3项赛事);组织全校人文素养竞赛3项(校大学生经典诵读大赛、“笔墨中华”汉字书写大赛等),受益3000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