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案例】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大宗商品交易实战》
2021-10-12 08:54:00

 以思政案例为载体,用实战思维点燃课堂

——《大宗商品交易实战》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一、课程概况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改革

大宗商品商学院属学校下设的二级特色学院,大宗商品交易专业是浙江省新兴特色专业,以大宗商品交易相关的8大岗位为基础,把岗位所要达到能力分解后再汇聚,最终形成两大能力,分别是大宗商品交易核心能力和大宗商品流通运作能力。本课程属专业必修课,支撑大宗商品交易核心能力的培养。先修课程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大宗商品概论》,后续课程有《大宗商品金融》《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大宗商品采购与价格管理》。

2015年走访用人单位,企业反馈入职的学生数据收集能力较弱,行情时事信息关注不及时,盘感不够,风险不可控,并提出交易能力需要持续性的锻炼。因此专业在13级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创新12+4分阶段、多学期的教学组织形式,前12周开展理论教学,后4周开展集中实践教学。

本课程改革后为3个学分,6周的集中实践教学,分别安排在三个学期持续训练交易能力,采用模块化授课,最后一周由企业导师实盘指导。理论教学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设计,实践教学采用企业真实情景的课堂设计,以实战思维点燃课堂。

(二)课程与教学改革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①解决教学内容与行业前沿相脱节的问题。校企联合开发课程,共建“双导师”师资,联合企业开发案例库,课程开设企业专家讲座和企业参观环节。②解决育人目标与课程知识不相融。结合课程知识挖掘思政元素,开发系列思政案例。③解决盯盘能力训练不持续性的问题。课程创新采用12+4分阶段、多学期的“理论+集中实践”的教学设计,并根据开盘时间设计课堂。解决课堂的实践能力培养弱、学生的有效学习参与度低的问题。将企业真实的标准、数据、流程和工作环境引入课堂,以企业的工作能力和职业标准要求学生,以实战思维点燃课堂。

二、课程目标

围绕学校确立的“面向区域中小企业,建设以应用型为特征的教学型大学”的办学定位,本专业立足宁波区域、面向浙江,以服务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服务区域海洋经济发展以及宁波打造国际化港口城市和“一带一路”支点城市对大宗商品流通行业运营与管理人才的需求而设置,培养具备扎实的经济学和大宗商品流通理论知识,能够在大宗商品贸易、流通、投资等企业从事交易操作、信息处理、市场研究、咨询服务、投资分析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课程校企联合培养学生具备分析市场趋势、判断市场动态并具有较高投资管理水平的专业素养。

知识目标:系统地掌握大宗商品国内外市场和交易软件,理解大宗商品交易规则,以及大宗商品产业链、价格影响因素和供求分析,熟练应用技术分析方法和风险管理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实战训练培养学生的信息抓取能力、投资分析能力、交易操作能力、风险管理能力。

育人目标:通过课程思政案例与专业课程知识的有效融合,培养学生具备一个中心 ( 商业诚信) 、两个维度 ( 历史视角和国际视角) 、三个基本点 ( 客观公正、市场规范、风险意识) 。灌输学生尊重市场规范和监管制度、诚信交易、客观公正;具备国际视角、风险意识和良好的交易心态,不操控价格、损害他人利益。

三、思政元素

交易实战训练需要理论基础支撑,虽然很多知识点在前续课程中学过,但不完整,缺乏系统性,因此课程组于2017年在浙江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建设在线课程,构建完整的交易理论知识体系(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和规则、基本分析、技术分析、风险管理、交易心理、交易技巧和策略),为学生提供课前学习资源,为课堂实战训练打基础。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专业课程知识点蕴含思政元素的挖掘,开发系列思政案例(泛亚日金宝、中行原油宝、老鼠仓、上海期货大佬之结局、伊斯顿、远大多逼空,学习十四五解读投资方向),提升专业课程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思政素养,并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结合混合式课堂开展课程思政教学。

四、设计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整合教学内容,挖掘思政元素,结合信息化教学工具的教学过程数据进行学情分析,面向学生能力培养进行教学改革,按照学生线上自学、线下翻转课堂、师生线上讨论的模式进行教学设计,构建了一种以学生需求为中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线下线上联动的教学模式,并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评价机制,实现OBE导向、SPOC翻转、O2O混合式等个性化学习,保证学生学习有效参与。

《大宗商品交易实战》以学生产出(OBE)为导向,通过大宗商品流通新业态人才需求侧和供给侧对接,以学生成长和职业发展为导向,校企协同育人,构建“产教融合、多元结合、知行耦合”三者相互联动,互为支撑的教学模式。课前通过在线学习、章节测试、和交流答疑传递知识,课堂采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的盯盘交易内化知识,课后通过企业参观、专家讲座和实盘交易拓展知识和提升能力的三阶学习过程。最后采用“在线学习+实验报告+交易竞赛+职业证书”的四维考核方式,形成“三合三阶四维”体系实现学习产出目标。

知识与案例融合:企业开发了30个品种案例、6个盘面解读案例、4个教学案例和7个思政案例,贯穿课程理论知识体系,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前沿性。

校内与校外联动:校内老师和企业专家共同设计课程内容,采用“理论讲授+专家讲座+企业实践+交易竞赛”的教学模式协同教学。

线上与线下混合:在省平台自建在线课程,学生课前在线自学,课堂以案例分析为主的SPOC翻转教学。

 

理论与实践衔接:课程实现“知识进阶-能力进阶-素养进阶-岗位进阶”的知行耦合、融汇进阶培养。

五、风险管理篇的育人元素实施案例

(一)风险管理教学目标

风险管理篇是培养学生如何通过止损止盈设置控制交易风险。在本门课程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在掌握交易规则、基本面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分析找到价格支撑位和压力位,运用规则和软件操作设置止损止盈来控制交易亏损额和保障利润。风险管理也是后续章节日内交易技巧和交易策略的保证,交易技巧和交易策略首要考虑的就是控制风险,其次是获利。

知识目标:理解鳄鱼法则和止损止盈的意义,了解止损止盈额计算,掌握定额止损、浮动止损和条件单的操作方法。

能力目标:结合K线图实例,运用技术分析知识,设置止损止盈单,培养学生大宗商品交易的实时分析能力、交易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

育人目标:本次课灌输市场规范和监管制度、诚信交易、客观公正、国际视角、扎实基础、风险意识。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对持仓设置定额止损、浮动止损和条件单委托

难点:浮动止损的原理

(三)教学方法

线上:课程视频学习止盈止损、在线测试、学习笔记、交流答疑

线下:本次课主要采用案例分析、企业真实情景和角色扮演,组织行情早会运用止损止盈制定交易策略、盯盘交易、交易总结。

(四)课程思政融入

【课前自学——思政案例融入】

课前向学生发放学习任务单和“原油宝”思政案例,学生学习中国银行的“原油宝”案例并上网收集信息,理解原油宝交易原理、事件始末、中国银行和原油宝客户、事件出现原因分析和原油宝存在的问题,灌输市场规范和监管制度、诚信交易、客观公正、国际视角、扎实基础和风险意识。

【课中导学——专业素养融入】

课中学生分组发表对“原油宝”案例的见解,教师通过“原油宝”案例导入“鳄鱼法则”和止损止盈的必要性。结合铁矿石案例分析定额止损、浮动止损和条件单的设置。学生结合自己投资的品种制定止损止盈策略,并根据交易任务完成盯盘交易。

【课后拓学——企业文化融入】

课后通过企业参观了解企业文化、企业真实的标准、数据、流程和工作环境。通过专家讲座提升投资分析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

(五)课堂教学实施

1.课前在线学习

1)学习任务单发布(课程视频、平台章节测试、发帖交流答疑)。

2)中行原油宝案例(小组讨论案例涉及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术语,案例背后的问题和从案例中所学到的观点,从案例中灌输思政目:标市场规范和监管制度、诚信交易、客观公正、国际视角、扎实基础、风险意识。)

3)通过网络抓取相关品种的时事新闻(为第二天行情早报做准备)。

2.课堂安排(8:30--15:30

1)采用角色扮演将班级学生按品种分小组,通过情景模拟设立大宗商品投资部门(每组5人,根据自己投资偏好选择品种,比如:铜、橡胶、PTA等);

2)每个部门确定一名部门经理,负责员工上下班考勤、行情早会和交易总结会议组织、风险监控和员工考核;

 

3)校企联合组织交易竞赛,进行实战训练强化专业核心能力。

3.课后巩固

1)鼓励学生考取期货从业资格证、基金从业资格证等证书扎实理论知识;

2)带领学生去企业参观,聘请操盘手和分析师开展专家讲座提升分析能力、风险管理能力;

3)参加企业组织的实盘大赛强化盯盘交易能力。

六、特色及创新

(一)校企共建“双导师”师资队伍,协同开展思政教学

前期联合开发课程、建设在线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企业软件、企业案例、企业参观和专家讲座。秉承“引进来、走出去”的原则,组建起了一支专兼结合、技术精湛的师资队伍,课程思政需要紧密联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不能仅仅局限在校园内,而是要打破学校和社会的围墙,与社会形成良性互动,共同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教育,校企协同开展思政教学。

(二)12+4分阶段、多学期、企业真实情景的教学模式

12+4分阶段的集中实践教学为企业真实情景教学设计提供条件,根据交易员的工作流程、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设计课堂。为了持续性培养盯盘能力,采用3个学期跨学期教学,最后一周由企业导师授课,融入企业文化。 

(三)构建OBE导向、SPOC翻转、O2O混合式的个性化学习

 通过浙江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在线课程实现SPOC翻转教学设计,采用平台线上发布思政案例,部门小组研讨,课堂线下发表的O2O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巩固理论基础上,多元结合,培养专业能力和思政素养,依托实验竞赛,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四)建设融合思政目标的企业案例库

案例库主要包括泛亚日金宝、中行原油宝、老鼠仓、上海期货大佬之结局、伊斯顿、远大多逼空、学习十四五精神。通过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知识的有效融合,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备一个中心 ( 爱国主义) 、两个维度 ( 历史视角和国际视角) 、一个基本点 ( 客观公正)

 

七、教学效果

本课程荣获省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和浙江省“十三五”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校优质翻转课堂。2017年荣获应用型师资优秀教学案例奖,2019年荣获浙江省本科院校“互联网+教学”优秀案例,《用实战思维点燃课堂,创新《大宗商品交易实战》教学模式》获得新商科应用型人才培养长三角论坛优秀案例。

本门课程教学效果得到广大学生、学校督导及校内外同行的高度认可,获“三星级教师”,在学校教学质量与监控中学生评教结果连续五年优秀。

本门课程实战训练提高学生交易能力,指导学生参加省市交易大赛,荣获得省A大赛16个奖项,市级40多个奖项,多样化教学不仅扎实了学生的理论基础,还拓展了研究思维。同学们积极探讨大宗商品交易领域的模式创新,4篇创新论文获得宁波市教育局奖项。

 

浙江教育报、东南商报、光明社教育家等新闻媒体,对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给予积极报导,在社会上产生良好的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