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暑期社会实践系列报道3】我校红色印记演出服务队实践团送戏下乡,于烈士故土演绎红色故事

文章来源:校团委

  日前,在松岙镇人民政府和奉化区团委、学校团委的支持下,我校学生在表演系系主任王涛老师带领下组成的红色印记演出服务队,以“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主体,召集了表演系十多位专业过硬的学生,在宁波市奉化区松岙镇展开了红色基地参观、烈士家属采访、红色戏剧排练与演出这三个活动内容。通过“三下乡”的社会实践活动,让思政进课堂,赓续革命精神,进一步深入推动党史教育的常态化和长效化。

  “同志们,胜利的时候,请你们不要忘记我们!”“黑夜中可闪耀着希望的火花”……7月1日,宁波市奉化区松岙镇的文化礼堂里传出一阵阵慷慨激昂的话语声,我校的大学生们正在这里表演以裘古怀烈士的故事为蓝本的话剧《血色印记》。

 

图为实践团成员正在演出话剧《血色印记》

  “我们从五月底就开始素材收集和剧本创作,20分钟左右的短剧,剧本前前后后改了六、七稿。”王涛老师是我校红色印记演出服务队的指导老师,也是《血色印记》的编剧兼导演,他带领服务队来到松岙镇后,参观了裘古怀烈士纪念馆,聆听了裘古怀烈士侄孙裘是先生的沉浸式“实景党课”。“裘古怀烈士勇往直前的革命意志和奉献精神深深打动了我们,于是大家萌生了把他的故事搬上舞台的想法。”

  一九三零年八月二十七日,在那个黑洞洞的狱中,一位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员留下了值得我们铭记的一封诀别信,他的生命也由此定格在了那一年。他是之江楷模,也是虎胆英雄,他就是裘古怀!裘古怀烈士,1905年生于奉化松岙镇,16岁考入浙江省立第四师范学校,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过南昌起义等战役,1930年8月27日就义于杭州。

  在烈日之下,红色印记演出服务队的全体队员一同站在纪念馆前重温入团和入党誓词,宣誓时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对裘古怀烈士勇往直前的革命意志和奉献精神的敬仰之情。

  而后的几日,王涛老师根据裘古怀烈士事迹而原创的话剧作品《血色印记》逐步展开排练,力求将裘古怀烈士坚强不屈的感人故事生动形象地演绎出来,将表演课堂搬进烈士故土,深化课堂思政教学。在这为期几天的紧张排练中,服务队认真打磨,不断精进,继承了党的吃苦耐劳精神。

 

图为实践团正在松岙镇中心小学紧锣密鼓地进行排练

  为了更好地将剧目的红色文化与革命精神向当地的党员和少先队员们进行传递,讲述与宣扬红色文化与爱国情怀,让观众更好的知党史、学党史,实践团反复排练与打磨细节,不断进行修改,并且积极与当地支部交流。最终,剧目贴合史实,感人至深,不少学生在排练中多次落泪。

  “排练中好几个同学都哭了。”剧中饰演烈士裘古怀的学生赵智豪说,饰演烈士的过程中让他对“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句耳熟能详的诗句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我把自己代入到角色后,真切地感受到了人物内心的坚持,演了这个角色后我自己也受到了感染和教育。”

 

图为表演系系主任王涛老师正在给实践团讲戏

  据了解,在此之前,我校先后围绕宁波本土革命烈士,编排导演了《别了,我的爱人》《青春》《火华的年代》等多个剧目,演出30余场次,直接服务当地居民1万余人,全网曝光量达百万。

  “象山影视学院发挥专业特点和优势,将课程思政融入到教学中,依托原创作品的展演,生动诠释红色故事,将爱国主义教育润物无声地渗透到课堂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我校象山影视学院副院长傅晓颖说。

  此外,我校还培养了一批积极参与文艺赋能乡村振兴的师生,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资源,联合地方文联等机构,组建乡村振兴文化服务团,深入推进“校村协同振兴行动”,打造乡村文旅品牌。

 

图为实践团演出后与奉化区团委副书记、松岙镇校长、老师合影

 

撰稿:马佳莹 毕唐诗;摄影:马佳莹;审核:张海峰 


地址: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学院路899号 邮编:315175
团委:0574-88052271
CopRight 宁波财经学院信息与网络技术中心 浙ICP备12042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