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下午,教师发展中心第264期教学沙龙在南教1-412举行,此次沙龙由数字技术与工程学院郑梦泽老师主讲,主题为“数字化时代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学习成果评价”。此次沙龙吸引了40余位老师参与,沙龙由科研处王瑞老师主持。
郑梦泽老师从“数字化”赋能教学的背景、基于“数字化”的教学设计、课程学习达成度与成果评价、成果导向实现教学同质等效等五个核心方面,对《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的整体设计进行了介绍和分享。郑老师首先指出:数字化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日渐深入,通过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变革知识传播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改革和创新,数字化和课程改革融合促进了专业人才的培养。在介绍基于“数字化”的《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的同时强调,基于数字技术的课程教学既要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利用数字平台的互动教学,更重要的是利用数字化工具进行教学成果的评估与反馈。在课程学习达成度与成果评价方面,要依据单元学习目标及内容构建出单元学习成果评价表,通过层次分析法赋予每个知识点和任务不同的权重,形成课程目标达成度的思维导图。并结合教学实施可产生的每个单元的目标达成度,得出课堂目标达成度。郑老师介绍了课程如何构建基于学习目标、过程、成果“三位一体”的课程标准,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习成果,以学生学习产出反向构建教学内容,完成了数字化赋能的课程设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以及课程评价的重构。最后,郑老师也提出了要丰富成果评价,实现多元化成果评价等四点建议。
在沙龙的互动环节中,气氛热烈,老师们积极分享见解和经验,围绕教学成果的设计、如何将成果转化成目标、不同专业如何实施等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最后,科研处王瑞老师对教师们的分享做了总结。此次活动为全校教师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交流和学习平台,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承创新发展的理念,不断推动教育教学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促进教学创新。
(撰稿:数字技术与工程学院 郑梦泽;摄影:科研处 王芳芳;审核:科研处 王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