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正文
徐袁华:“疯”出来的校园发明之星
发布时间:2010-01-18 10:22:25

    徐袁华目前是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宁波分公司的一名实习生,天天忙着卖保险。在同事眼里,小徐看起来工作很努力、很有上进心却也很“普通”。直到前几天一纸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局的通知发到单位,同事才知道,跟自己一样天天忙着卖保险,还没毕业的专科生小徐,竟然是个手握20项国家专利的“发明之星”。

    在宁波大红鹰学院,几乎人人都知道工业设计系有个“发明之星”。两年多的时间,平均一个多月就有一项专利入囊,这个速度着实让人惊讶。

    “失败有千千万万个借口,而成功只有一个理由,那就是坚持、努力和忘我的思考。”徐袁华把自己的成绩归功于勤奋,而室友们则一致认为徐袁华用行动印证了那句话:“天才都是疯子。”

    2008年夏天,学校举行女子篮球联赛,还是大一新生的徐袁华在比赛现场注意到一个细节:运动员们的鞋带经常松开,比赛不停地被系鞋带打断。他心想:“有没有一种方法能使鞋带不会松开呢?”

    当天晚上回到宿舍,他就拿起一双运动鞋开始研究,默默地琢磨,一声不响。捧着一双臭鞋盯着看,室友们不时过来摸摸他的脑门,以为他发烧了。

    第二天清晨5点,徐袁华突然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二话不说,坐在桌前开始写写画画,不吃不喝,别人跟他说话也不理会,等到他画完草图起身时,已经是晚上7点了。当时正值酷暑天,他却手脚冰凉,差点晕倒,身高一米七五的大男生,竟然被室友搀扶着去食堂吃饭。

    过了几天,人们看到了徐袁华的成果“荧光系鞋器”。它是用软塑料做成的,类似女生的发卡,包括荧光面板、蜘蛛脚和环扣,只要将蜘蛛脚塞进鞋孔,扣好环扣就行了。这个发明不仅解决了鞋带易松的问题,由于荧光板的使用,还方便了人们在夜间找鞋。这个发明,如愿获得国家专利。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徐袁华对发明也更加积极了,他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在校期间完成10项专利发明。此言一出,便遭到了同学们的怀疑,“真是疯了”、“太不靠谱了”。

    小徐心想,既然已经“疯名”远扬,那就疯出成果吧。为了做排水盖,他冒着大雨去观察宁波市的排水系统;为了做“水牙刷”,他连续好几天在超市观察顾客和销路,被服务员误认为是小偷;有时候半夜有了想法,他高兴地大喊大叫,吓坏了室友,同学都以为他在梦游;走在大街上,来了灵感,他手舞足蹈,被电瓶车司机训斥,“走路都不长眼睛”;为了想清楚制造原理,半夜还在校园里“疯跑疯走”……

    就这样,10项专利发明很快在他“疯疯癫癫”的日子中完成了。于是,他又给自己定了一个“魔鬼任务”:再获得10项国家专利。

    此时,身边的人都已经习惯了他的“非人类”生活,给了他更多的理解和鼓励。然而发明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在“气垫皮鞋”的发明过程中,无往不胜的徐袁华遇到了困难——不能够准确地找出走路时脚酸疼的部位。

    小徐想把运动鞋的气垫装入皮鞋中,这样既保持了皮鞋的外观,又使得皮鞋有了运动鞋的功能。但是,想得容易做起来难,在绘制草图的过程中,他很难找准脚底的受力部位,发明陷入了僵局。于是,他又采取了最简单的办法,带着一双运动鞋和一双皮鞋,不间断地走了6个小时,实在走不动了,便在大街上席地而坐,双手捧着脚,体会脚底的感觉,终于在路人惊异的目光中,他分辨清楚了脚底酸、疼、麻的部位。

    看到儿子如此努力,小徐的妈妈也“献”出了她的高跟鞋。一个大男生穿着女式高跟鞋走路,引起了路人一阵又一阵的骚动。为此,他的脚疼了4天。

    当“气垫皮鞋”获奖时,徐袁华长舒了一口气,他提前半年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我的发明都是为了方便生活。”小徐说。

    方便了别人的生活,那小徐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作为一个学生,他会不会因此而荒废了学业呢?

    在徐袁华的成绩单上,多数课程都在80分以上。在学校,徐袁华还成立了“创新社”,带动同学们一起创新。

    “创新社”会员赵丽丽在听说了徐袁华的故事后,第一个反应是“他是一个胡子拉碴、死板、毫无情趣可言的人”。

    对此,徐袁华先是惊讶,而后大笑:“你看我,不觉得我像高中生吗?有激情和情调的人越活越年轻。”徐袁华透露了他保持激情和情调的方法就是疯狂的看书。

    “生活的困难会抹杀人的激情,这就需要从书中汲取激情。”这几天徐袁华在看陈安之的书,而他的案头堆满了言情、武侠、经济等各类书籍。

    优异的成绩,如此多的创新,当人们都以为徐袁华要将发明转化为生产力,跻身商场时,徐袁华却去了保险公司实习,过上了业务员“月光族”的生活。面对眼前的这个“疯子”,室友们纷纷做出了擦汗的动作和无语的表情。

    “发明只是一种爱好,我不拿它当饭吃。小时候我妈说,在农村你要是不勤奋就娶不到老婆,我就习惯了勤奋。”

    如今,“娶老婆”显然不是徐袁华的终极目标,这个21岁的大男孩白天出去卖保险,下班后烧菜、弹吉他、踢足球、看书,过着紧张而又充实的生活。“人生是苦出来的。我要在最底层的营销工作中,由大男孩向成熟、稳重、勇于承担责任的大男人转变。”徐袁华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