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范洪
角色扮演>>>
渴望社会认同“创二代”
“创二代”的前身其实是“富二代”,但他们现在更渴望自己成为真正的“创二代”。他们绝大部分是80后,大多上过大学,有海外留学经历,思想前卫,活力十足。“我们这里有3种人,已经‘接班’、正在‘接班’和即将‘接班’的年轻企业家们。”慈溪庵东镇“创二代”联谊会会长陈兴大这样概括自己的团队。
这个联谊会是宁波首个由第二代青年企业家自愿结成的、非赢利性的社会团体,共有成员29人,大多是当地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家的接班人——父辈们创建的民营企业的担子相继落在他们身上。
现场一位小伙已是产值近亿元的企业老总。他告诉记者,从大学开始,他们就被别人称为“富二代”。“其实,我们和其他年轻人一样,我们也有上进心,并不想坐享其成、安于现状。此外,经营企业,并不只是表面上看着光鲜,千把号人等着吃饭。压力很大,有时甚至半夜里会哭,怕经营不好企业丢脸,毕竟企业在父辈手里蒸蒸日上。现在市场形势变化很多……我们也想奋发有为。”这名小伙说出了团队成员的心声:渴望社会叫我们“创二代”!
高校助力>>>
“富二代”变身“创二代”
近日,大红鹰学院与庵东镇“创二代”联谊会签约设立“创二代”培训基地。今后,基地将组织高校与当地中小民企之间更多互动,如定期组织高校老师、知名经济学家、企业家以及老前辈等,给“创二代”答疑解惑。“民办高校服务中小民营企业,前景一定很美妙。”大红鹰学院党委书记孙惠敏说,企业不断转型升级,需要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校企合作会越来越紧密,高校的作用也将更突出。
除了智力支持,沟通平台同样被“创二代”看重。80后女孩冯炜炜,从英国研究生毕业后,2005年接手家族企业,目前已是该企业总经理。目前企业年产值过亿,员工上千人。她告诉记者,自己学的是国际商务,专业对口,但书本知识和现实之间有很大差距。她说,很希望在更了解本地中小企业实际情况的高校中收获一些有用知识,她十分看重“创二代”联谊会以及培训基地这样一个平台,“我们平常在管理中会遇到一些实际问题,如招工难、员工待遇如何把握等,如今有一个可以相互交流、沟通的渠道和平台,对我们的帮助是很大的。”
社会关注>>>
多给他们一些包容与爱
“与父辈创业时的‘江湖气’和‘大老粗’相比,‘创二代’可能吃苦耐劳的能力差了,但他们更多地表现出现代知识型特色,他们有更高的文化知识水平、更广阔的视野,他们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更强。他们的出现,对正在面临转型升级的我国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一针‘催化剂’。”专门研究我市中小民营企业的大红鹰学院经管学院教授李书进指出,研究证明,中小民营企业如果能顺利完成接班,“创二代”依靠其创新能力,不但可以延续企业的传统,还可以利用决策、管理层的更替这一机遇,把企业带上一个新的高度,从而完成企业自身发展方式的有利转变。
李书进教授指出,社会应该正确地看待这些“创二代”,应该给他们多一些包容、多一些关爱,政府也应该多给他们一些政策上的支持和鼓励。新的时代背景下,千万不能以“富二代”的旧眼光看待,这些年轻的企业家们有可能成为主导中国未来经济命运的群体,应当积极引导他们,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创新意识和道德修养,鼓励他们成为我国下一个30年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