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正文
【现代金报】为了600秒的成功十年磨一“箭”
发布时间:2017-11-06 09:34:00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后,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打电话向他表示祝贺;而当天,别人要他发个红包,他却“小气”了一下,原因竟是当时他没有银行卡和微信绑定;他的妻子是宁波镇海人,他是货真价实的宁波女婿……昨天,“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的总设计师、宁波女婿范瑞祥携夫人陈予极做客宁波市科协“科技咖啡馆”活动,与宁波大红鹰学院师生共话中国航天梦,分享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通讯员 张凉 刘伟 王轶群

 金报记者 章萍

    【和学子聊航天梦】

    把“不可能”的飞天梦想

    变成鲜活的现实

    “走进大学,看到同学们充满朝气的面庞,不禁让我想起了30多年的求学时光。今天,我就以一名‘老学长’的身份和大家说一说火箭的基本构造,讲一讲中国航天发展史,聊一聊‘中国梦、航天梦’!”范瑞祥的一段开场白把所有人都感染了。

    从“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到神舟飞船翱翔天宇,再到玉兔号月球车着陆月球。“浩瀚星空,终于有了中国人的身影。”范瑞祥说,“一直以来,中国科技工作者不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科学求实、开拓创新’的精神,通过自主研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将明朝万户‘不可能’的飞天梦想变成了鲜活的现实!”

    范瑞祥自信满满地说,“长征七号”火箭是我国新一代中型火箭,具有“高能量、高效率、高耐力”的特点,可以满足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发射货运飞船的需求。现在它的核心技术也是世界领先水平。

    为了600秒的成功

    科研团队十年磨一“箭”

    火箭飞行到入轨,只有短短600秒的时间,但为了这600秒的成功,底下却是科研团队十年磨一“箭”的成果。“长征七号”火箭顺利升空的那一刻,他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情不自禁地流下激动的泪水。

    在谈到中国航天发展历程时,范瑞祥通过一组组科研数据和新闻图片,饱含深情地说:“中国航天事业的大发展大进步,是一个‘长征’的过程。一切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离不开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离不开全国人民的关心关注、大力协同;离不开广大科学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的辛勤劳动与无私奉献。”
昨天的现场,除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还有齐刷刷记笔记的响声。

    【他还是宁波女婿】

    妻子陈予极是镇海人

    “回家的感觉真好”

    报告结束,范瑞祥和夫人陈予极一起被请到台上,接受师生的提问。陈予极同样是一位航天人,祖籍在宁波镇海。知道这个消息时,大家对这对航天伉俪有了更多的疑问。

    “陈老师,您是我们宁波镇海人。欢迎您带着范老师一起回娘家。回家的感觉好吗?”

    范瑞祥、陈予极相视一笑,陈予极笑盈盈地回答说:“宁波很美,小海鲜很好吃。回家的感觉真好!”

    “陈老师,您也是一名优秀的科学家。不知道您眼中的丈夫是什么样的人?”

    陈予极深情地答道:“我的爱人范瑞祥是一个十分勤奋、十分认真的人。他做任何事情都一丝不苟。他做的笔记,每一个字都是非常认真的,他在工作过程中随手做的笔记回去后会再整理,这个习惯他一直保持到现在。”

    “你们两位工作这么忙,孩子的教育是谁操心得多?”

    陈予极欣慰地说:“我曾经统计过他一个月下班回家的时间,我们正常是下午五点半下班,但他呢,八点多回家的天数是个位数,剩下的都是十点以后。所以,我们孩子呢,小的时候靠家里老人照看,我也只有在没有工作任务的时候,照顾一下孩子。好在孩子的自理能力很强,没有让我们操心。”

    【鼓励大家多学习】

    只要是真正的知识

    一定都会学以致用

    昨天,范瑞祥还透露说,在航天领域,我们国家过去底子薄,各项技术远远落后于美国、俄罗斯等航天强国。但随着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中国的航天工业已具有一定规模。

    “人才队伍建设、卫星应用能力、新技术运用等方面蓬勃发展,后发优势比较明显。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还有很多亟待提升的地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明确提出了建设航天强国的战略目标。”范瑞祥说,“我们有句话,叫‘火箭的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台有多广’。我希望老师同学们和我们一起努力,为新时代国家航天事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师生们的热烈掌声中,范瑞祥为同学们送上了寄语:“学校给大家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场所,这对将来进入职业生涯是非常有帮助的,大家一定要珍惜在校时光,多学习多研究,多涉猎各个方面的知识和技术。要坚信,将来走向社会,只要是真正的知识,一定都会学以致用。”

    【学子听后感触深】

    这个时代我们要追的星,应该是中国科研工作者

    听完报告后,徐子涵同学说,“现在我们都在追明星。听完这场讲座,我深刻体会到这个时代我们要追的星,就应该是中国科研工作者和那些在每个领域为之奋斗的精英。正是他们的日夜兼程、开拓进取,在中国发展的道路上踏上了自己的脚印。”

    林金达同学表示,此次报告对他们触动很深,特别是对中国科学家们艰苦奋斗的精神,为了国家奉献毕生精力的精神,让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大家十分珍惜这次和范瑞祥、陈予极老师零距离学习的机会,今后要向他们学习,努力钻研,为祖国未来建设做出一份自己的贡献。”徐鑫同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