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宁波5月7日消息(记者曹美丽 通讯员冶治玲)新一代创业者,在想什么?在做什么?最需要什么?近日,宁波大红鹰学院对该校79位校友企业家做了一项调查,这些校友企业,创业时间短则两年,最长的十几年。年轻的企业家们纷纷畅谈了各自的创业经历。
在这份针对79位中小企业主的调查中,有57%的企业家认为目前最需要提升的是战略管理能力,选择经营决策能力的占46%,选择市场营销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应变与危机处理能力的各占35%、34%和30%。
所有受访企业家认为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投入最多精力的工作是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制定企业战略。其次占据比较多精力的是企业内部管理工作和市场开拓与销售,这两项分别占了85%和80%。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花较大精力的占64%。
访问发现,初创企业大多把精力放在了碰到问题解决问题上。比如有的企业不得不在找资金、找市场上花费大量心血,也有技术型企业的创业者,目前攻克的难题基本围绕技术方面。如崔浩斌的宁波倍特盛塑化有限公司主要做改性塑料。“大量时间都用在攻克技术难题,说实话目前基本没有系统性的培训,基本都是碰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他直言希望两年后等企业基础更加稳固一些,会在两方面给自己充充电,一是企业经营管理方面,二是投资、财务方面。
2014年创办宁波奥博智能水务有限公司的陈炳卉原先是一家国企高管:“在我们公司中层每个月都要培训一次,我会外聘老师来讲讲财务规范、薪酬制度等公司管理方面的讲座。普通员工一个月也会进行一次培训。”他坦言对初创公司来说,无论是老板还是员工,基本都是针对一些问题对症下药,“不管是自身还是员工,要看培训的内容是否跟公司发展相匹配。”
调查显示,中小企业家目前的主要学习途径,排在前四位的是交流、上网、书本、培训,分别占14%、10%、9%和8%。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经济管理、专业技术、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外语,选择这四项的占比分别是13%、12%、8%和6%。
在接受调查的企业家中,宁波慈溪市波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CEO高益波是创业时间最长的。2004年,还是学生的高益波就开始搞起了电脑硬件销售。在折腾了N年后,他借助1688平台开始走上专业电商的创业之路。
“2012年的时候,1688平台刚开始向淘宝和天猫卖家开放,我也借助这个红利完成了原始资本和团队的积累。”高益波告诉记者,那时候线上产品非常好卖,但3年后因为同行业商家数急速增加,出现产品更新速度太慢等一系列问题,就开始进入迷茫期。
高益波本人就是阿里巴巴中小企业商学院的资深讲师,他在对自身的投资上也是不惜血本。差不多一年要花费20几万。“上海交大的EMBA课程有三年,目前还在读。也会去读一些短平快的课程,前段时间就去华东理工上了财务管理方面的课程,一天6000元。去年还花27000多元报了一门英语课程,还剩下半年。”
在这次调查中,企业家最希望培训的内容这个问题,17%选择了企业经营管理,14%希望学习本企业所在领域的产业技术发展动向,选择与本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研讨会、著名企业家或专家的讲座、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分别占8%、7%和6%。
至于培训的类型,选择工商管理精选课程的占16%,其次分别是专题研修班、系列专题讲座、实地参观考察同一产业同一行业、学历教育,各占9%、8%、5%和4%。
宁波费施特德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周远鑫和浙江天雅装饰有限公司总经理余德和都是七八年前开始创业,做外贸的周远鑫和做装修的余德和有着同样的苦恼——缺人才。
周远鑫告诉记者,现在的年轻人普遍比较浮躁,缺少一些沉淀,“我在一个B2B平台上注册了收费会员,这里也有线上培训课程,线上的培训比较方便一些。”
余德和一年大概要花费几万块在培训上,主要是管理类的、装修材料类的相关培训。“曾在杭州参加过一个针对装修公司老板的企业管理类培训,3天时间花了6000多元,回来以后针对自己企业的问题改善了绩效考核方案,员工积极性还是提高了不少。”
宁波优伯乐人才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袁桥锋告诉记者,像薪酬、营销等制度设计,还是需要汲取同行或专家的建议。虽然有些培训理念很好,未必能落地执行,但通过参加各种培训总是能获得一些共通的东西。“不过现在我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看一些金融方面和人力资源方面的书来充实自己,讲座类的培训参加得非常少。”
调查中,“您认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100%的受访者选择了研讨交流,选择短期培训和讲座的各占90%和80%,其次依次是阅读、国内外考察、全日制学历教育和在职学历教育。
培训学习的最大动力是什么?选择提高经营能力的有74%,提升自我价值和获取最新信息的有66%和59%,为了结交朋友和提高社会地位的,各占3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