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正文
【宁波有料】多久没有和父母走心地谈话了?宁波一高校校长给全体新生布置作业
发布时间:2018-10-19 16:40:00
通讯员 王轶群 郑金悦 记者 莫荏婷
    重阳佳节刚过,又到周末时。
    多久没有和家人通过电话,又有多久没有和父母走心地谈话了?
    “在父母眼里我总是长不大的孩子,他们觉得我幼稚、无知,却总有自己的主见。”说起要和父母深聊,宁波大红鹰学院大一新生李昌洲刚开始有些拒绝。
    开学典礼上,校长孙惠敏给5000余名新生上了第一课,并且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趁长假回家或以电话等方式与父母做一次深聊,了解父母对自己的期待,以更好地设计自己的大学生涯规划。
“说来好笑,近二十年的父子情,却不知道如何开始聊天。”李昌洲告诉记者,刚坐下来时候,他发现场面显得有些局促和尴尬。
意见相左  你怎么选择
    “我主动提出要和爸妈聊天,他们竟然有点吃惊。””工创专业的陈烨婷虽然对自己的未来已有清晰的打算,但她还是想听听父母的意见。
    “你们觉得我以后要干什么呢?”陈烨婷率先发问,可是等候了一会,没有得到回应。
    这时,她有些感慨,回忆上次和父母深聊,也是在数月前。
    “父亲先打开了话匣子,但他的一番话,却让我很意外。”陈烨婷说,他希望自己在大学时期可以好好学习,完成本科学业后,找一个与专业相关的工作。
    “你的丈夫一定要懂你,爱你。拥有自己的家庭后,生儿育女,平平安安。”深知父亲疼爱自己,她确定,这样的画面父亲肯定是在脑海中想好几遍。
    可是,这是她想要的生活吗?看到父亲越说越兴奋,脸也有一些微红,她不忍打断。
其实,完成本科学业后,她想读研。“成家必先立业,和父母的安闲生活的目标不同,我想继续读书。”陈烨婷说,提高自己,才能适应社会需求,找到令自己满意的工作。
     谈到未来的工作,秘书专业柴晶晶和父母也产生了分歧。
    “我个人比较倾向教师这一方向,可是爸妈觉得教师领域竞争激烈,就业难度大。”柴晶晶为了争取他们的理解与支持,她细细地描绘心中对未来发展的蓝图,详细地阐述大学每个阶段规划。
    “说实话,我还是大一学生,站在这个新起点上,却不知道该以怎样的姿态迈开步伐。”她坦言,和父母谈话中,印象最深的一句就是前路漫长,不要因为未来的渺茫而把梦想搁浅。
    “最后,我爸妈说会支持我,如果跑偏了会引导和帮助我,还说希望我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柴晶晶说,敞开了各自的心扉后,感觉她与父母的关系又进了一层。
共铸未来。
    和父母来一次交心谈话,是宁波大红鹰学院“大学生铸梦计划”中“寻梦”的重要部分。通过修德致心,修学致远,修能致用,修身致善的“四维教育”,引导学生实现“价值、学业、能力和生活”四项目标,完成“寻梦—筑梦—逐梦—圆梦”四阶段的“大学生铸梦计划”。                          
    为此,学校在部分学生中开展了问卷调查。数据统计显示,受访的119名学生中有41.18%的人认为和父母有代沟,仅有21.01%的人选择遇到烦恼会和父母倾诉。
    而在“父母打电话主要是为了什么”的问题上,超过七成的人选择了“嘘寒问暖,了解我的生活”。
    “90后,00后大学生习惯通过电话或聊天软件与父母沟通,交流的大部分内容也局限于生活层面,让他们坐下来跟父母好好聊一聊大学的规划和未来的打算,很有必要。”负责这项工作的宁波大红鹰学院学生处副处长熊红斌认为,对于大学生来说,大学四年该怎么过,应该将社会的需求、个人爱好和父母期待结合起来。
    调查中也发现,会把父母当成朋友的受访者仅占25.21%,而最容易与父母产生意见不合的方面是“学习”、“生活习惯”、“消费习惯”和“人生规划”。
    大学是人生的新起点,也是他们成就事业的基础阶段,如何让他们尽快明确角色与责任,完美开启大学生活,这是学校打造‘铸梦计划’的初衷。
    “从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同学通过这次与父母的深谈学会了换位思考,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亲子关系也有所改善。”宁波大红鹰学院校长助理何秋叶告诉记者,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导师,也应该是他们的终身导师。让父母参与到‘铸梦计划’中,是想让他们也成为大学生学涯规划的指引者、参与者和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