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正文
【宁波日报】紧贴区域经济需求 走特色发展道路——宁波财经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纪实
发布时间:2019-07-16 15:15:00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地方高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必须用新担当、新作为来应答这一时代的新命题——
    如何牢牢把握教育现代化的大局大势,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走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前列?
    如何坚守初心,扎根地方,积极培养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紧缺人才?
    如何坚持科学定位、特色发展,勇立潮头,发挥应用型示范学校的带头作用?
    宁波财经学院近年来扎根创新创业之沃土,汇聚江南山水之灵秀,聚焦高水平民办本科高校发展目标,坚持以区域中小企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不断落实“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和“致良知、育实才、立善业”的办学理念,凝聚力量加快转型升级,持续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努力建设成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解决区域中小企业工程技术问题的研究基地、区域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服务基地。
    高水平学科建设工程 强化应用研究与社会服务能力
    学校紧密对接浙江中小企业、家族企业创新发展,以及区域优势生产性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催生的新业态,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经、管、工、文、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坚持“特色引领、创新驱动、强化应用、注重成效”的学科建设原则,完善学科体系、建设学科队伍、搭建学科平台、打造学科特色,构建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财经学科体系。重点建设以大宗商品流通为特色的应用经济学科、以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和家族财富管理为特色的工商管理学科、以金融大数据技术为特色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打造学校财经领域特色学科体系;围绕大数据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影视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新媒体、非遗传承等研究领域,发展财经领域相关特色学科。
    近年来,学校共有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机械工程等4个“十三五”浙江省一流学科,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艺术设计等4个宁波市重点学科,共有宁波市大宗商品流通协同创新中心、宁波市新经济与创新创业研究基地、宁波市影视产业发展研究基地等4个市级科研平台。“十三五”以来,高水平科研产出持续增多,新增以第一单位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00余项;获得市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30余项。近三年,共承担横向项目近500项,横向到款额4000万元。另有31项研究成果被各级领导批示或被政府机构采纳,11项研究成果被车俊、袁家军等省市主要领导批示,较好地扩大了学校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影响力。
    当前,学校正紧贴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围绕学校发展定位,大力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打造区域有影响力的优势特色学科:一是以大宗商品流通、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家族财富管理、金融大数据技术等研究领域为重点,重点打造财经领域优势特色学科;围绕移动互联网、影视产业、文化创意、新媒体、非遗传承等研究领域,积极发展一批新兴特色学科。二是进一步巩固大宗商品流通、创新创业、家族财富管理、金融大数据等学科研究领域对财经类新兴特色专业(方向)的引领作用;拓展大数据、智能制造等新领域对数字财经、影视技术等特色专业(方向)建设的支撑作用,推进一批工科专业向财经、影视领域转型,推动工科类、人文类学科与财经学科融合发展。
    人才培养能力提升工程 增强应用型专业整体实力
    学校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新产业、新业态紧缺人才需求,不断完善专业结构;聚焦课程体系优化、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课堂教学创新、实践教学强化等制约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实施“专业内涵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加大应用性、实践性课程比重,打造职业发展力课程、素质教育课程等特色课程,加强课程体系改革,形成了由基础实践能力、专业核心能力、综合应用能力构成的三层次能力培养体系;积极顺应信息化教学应用趋势,强化在线课程资源建设,在全国同类高校中率先规模化开展“翻转课堂”与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培养。
    近年来,学校主要面向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信息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设置本科专业38个,共获省重点、优势和特色专业11个,市品牌、特色和重点建设专业(群)8个;建设了校内实验教学中心11个,其中“十三五”省级重点教学示范中心2个,下设实验(实训)室300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增至1.3亿元,教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建设了应用型课程与应用型教学团队33个,评选出优质课程214门,建设省、市在线开放课程48门,立项省优秀、省新形态教材共19部,形成了以合格课程建设为基础、优质课程和精品示范课程为引领的课程质量体系,相关改革成果获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当前,学校正以满足区域行业产业人才需求和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围绕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大力推进专业综合改革,不断增强专业综合实力:一是积极构建财经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专业体系,加快以省市两级品牌、优势、特色、新兴专业和校级示范性应用型专业为重点的高水平专业建设,启动国家“双万计划”专业专项培育工作,尽快形成一批社会影响力大、学生满意度高、行业企业评价好的高水平专业。二是培育特色优势专业群,推进大宗商品流通、财富管理、创业管理、大数据与金融、影视艺术与技术、影视产业管理、创意设计等应用型专业群建设。三是进一步加强突出能力培养主线的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修订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基于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覆盖教学内容、教学实施、考核评价全过程的课程质量标准,实施课程资源增量提质计划,全面提高课程建设水平。四是大力推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的课堂教学改革,开展“金课”创建与评选活动,加强学习过程管理,推进考试制度与学分管理办法改革,着力提升学生学习成效。五是加强实践教学体系质量标准建设,实施实验中心升级计划,推进跨专业多岗位职业能力实践平台建设,支持校企共建实验实习基地,不断提升实践教学育人水平。六是实施卓越财经人才培养计划,积极探索复合型、创新型、外向型财经人才培养途径,进一步增强服务区域多样化人才需求的能力。
    协同育人水平提升工程 探索区域紧缺人才培养新模式
    学校把产学合作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紧密对接新业态紧缺人才培养需求,在传统学院基础上建立产业学院,深入推进“双院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宗商品商学院成为“宁波市首批特色学院”,相关改革成果获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各专业强化与行业企业合作力度,建设合作研究平台40个、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30个,立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5项,学校成为教育部“高校数字媒体产教融合创新应用示范基地”首批合作院校。
    学校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创业教育与服务中心;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建立了“混合制”实体创业学院,开展四年制创业管理专业教育、“3+1”专创融合教育及全校创业通识课程教育;同时以创业专业教育为引领,建设多层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打造了以商业模式实验室为核心载体的创业实践服务平台,构建了创业教育与实践、创业培育与引导、创业服务与支持“三位一体”的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目前,校企合作开发创业教育类课程及特色教材35套,创业指导及实训类课程42门,出版相关研究专著16部;创业学院已有两届毕业生310余人,平均创业率达20%;学校组建了一支由创业导师、职业指导师和应用型教师组成的专职教师队伍,建成了“一园一街多空间”的大学生创业园区,近三年共280个创客团队入驻创业孵化园,在校生获得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45项;2012届-2016届毕业生创业率名列省内前茅,学校创业学院被评为“浙江省普通高校示范性创业学院”,学校获评“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相关改革成果获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当前,学校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力度,积极构建产教合作协同育人新机制,努力培养更多适应新产业发展需求的特色、紧缺人才:一是实施产业学院强院计划,建立产业学院发展绩效评估制度,促进在建产业学院增强综合实力;同时围绕财经大数据、数字创意、影视科技等与学校学科专业关联度较高的新兴领域,新建2-3个产业学院,进一步拓展紧缺、特色人才培养范围。二是以省示范性创业学院建设为契机,注重分类施教、个性化培养,继续完善多层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商业模式实验室2.0”,持续办好“创博会”,加快构建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三是大力推进象山影视学院建设,对接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凝聚各界力量,打造影视类特色学科专业,与影视类知名高校合作共建大师工作坊、名人工作室、影视文化产业公司,共同举办影视类高端论坛、优秀电影展等学术文化活动,为宁波影视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质量保障文化建设工程 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
    质量文化建设是确保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的根本。学校研究出台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建立定期考核和随机抽查评价相结合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构建了常态化的教学日常运行质量监控与改进机制;坚持落实校领导集体听课制度,加快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持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监控成效。学校建立专业建设年度绩效考核、专业建设专项评估、专业建设综合评估构成的周期性专业评估制度,首批15个专业通过学校应用型专业评估,有效促进了专业建设的持续改进。
    近年来,学校学生职业发展力与社会声誉明显提升。学生英语四六级通过率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学科竞赛获奖级别与数量整体提升,学生在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挑战杯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国际和国家级高水平竞赛中喜获佳绩;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在96%以上,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满意度、职业期待吻合度、创新能力总体满意度均高于全国非211本科平均水平。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评价整体呈上升趋势,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满意度评价超过全省平均值。
    当前,学校突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继续探索适应教学工作实际、运行有效的人才质量评价保障体系,切实将质量文化内化为全校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下一阶段,将重点开展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考核与激励相结合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持续增强教师的质量和责任意识,同时不断完善基于学生发展的评教系统,加强学生信息员队伍建设,增强学生参与质量评价的主动性。二是加强“课堂、课程、专业”三级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完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建立课程评估指标体系及专业年度发展报告和定期评估制度。三是完善多主体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调查评价制度,形成面向专业的社会需求传导和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机制。四是加强质量监控信息化建设,建立教学质量大数据平台,实现质量数据采集的智能化、全覆盖,质量分析评价的全面性、即时性,质量反馈、改进、跟踪评价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未来几年,将是宁波财经学院站在新起点全面提升教育内涵质量的关键时期。学校将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和省市教育大会精神,以敢闯敢拼、勇立潮头的勇气和担当,以永不懈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能力,为更好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宁财力量!
 

网络链接地址:http://daily.cnnb.com.cn/nbrb/html/2019-07/16/content_1176296.htm?div=-1&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教育部原部长袁贵仁一行考察学校翻转课堂

长城商学院揭牌仪式

学校每年举办创新创业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