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建”中磨练 “研讨”中成长――记学院迎评学生专题研讨活动
发布时间:2007-03-29 09:23:49
题记:迎评是近期学院工作的中心内容,作为“评建”工作重要内容之一的学生专题研讨活动模拟演练已经成功进行了三场。很荣幸也能参与其中,作为团队的一员,感受到了我们在一次次的演练中吸取不足不断提高。作为学生记者也有必要用手中的笔,把我们点滴的收获记录下来,向全院同学展示我们的风采,以便促进学生专题研讨在全院的展开。
领导的期望
2月27日,农历正月初十,整个校园还沉寂在长假的宁静中,而行政楼二楼西会议室却气氛活跃。“评建”工作――学生专题研讨活动动员会在此召开。会议得到了学院的高度重视,党委副书记林长兴,学生处副处长劳晓燕、张凉,团委书记吴勇,各系(院)指导老师以及由各系(院)推荐的40余名重点培训同学出席了此次会议。
会上林长兴副书记作了重要讲话,他代表学院党委向40余位同学提前结束寒假生活,克服近期生活上的不便,投身学院的发展表示感谢,并向同学发出号召,要求大家在学生专题研讨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在为学院争光的同时,展示自己的专业技能,为自己的大学生活留下一段难忘的记忆。会议由张凉老师主持,他对学生专题研讨工作作了详细部署。简短的动员会后40余位同学为期一周的培训工作也随之展开。内容包括论文写作、多媒体应用、形象礼仪、口语表达、英语应用等。
模拟中成长
3月9日下午,学院首场学生专题研讨会模拟演练在图书馆二楼报告厅举行。这场主题为“区域经济与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模拟演练吸引了学院众多老师和同学的关注。虽然是首次演练,但40余位同学的表现还是赢得了在场评委的认可。计算机系1队的三名同学第一组上场,以《把创业教育纳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计划》为题,从一个以高职生群体创业成功的新闻背景出发,并结合宁波民营经济发展迅速的特点,提出了创业教育为宁波输送高素质的中小企业者。人文系的课题组则紧密结合自身专业,提出了用自身的专业优势服务于地方经济,在发言过程中还播放了优雅的民乐,活跃现场气氛。
3月15日、16日的模拟演练移师行政楼报告厅,在这两场主题分别为“和谐社会·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我”和“市场经济·个人特长·创业”的演练中。创新是一大亮点,不少团队撰写了创业计划书,引起在场评委老师的兴趣。“相对于第一次,我们可喜的看到这两次专题演练同学们在主题信息的提取、论文格式、幻灯片制作以及团队合作等方面有一定的提高。当然不足之处仍存在,在接下来的演练中还要继续提升整体水准。”张凉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全院参与
学生专题研讨活动得到了全院老师同学的高度关注。各系都成立了工作指导小组,各系党总支书记负责,并邀请具有论文写作、计算机操作、英语有专长的老师作为指导老师,全程支持专题研讨工作。在学生处组织下,各系还推荐各专业优秀的老师,负责对40余位种子选手的集训和模拟演练。
在学院的专题研讨模拟演练中,各系组织班主任老师、同学代表到现场观摩。在各系(院)内部同时开展学生专题研讨集体培训。各班以班级为单位,每班确定指导老师,每周在班级开展专题研讨模拟演练活动。
同学随笔:
通过这次活动,更多的是让我们感受到团队的力量。走向成功的路也许并不远,一个人可以到达,但没有强大的后盾,沿途也少了可共同欣赏的美景。如果说使课题研讨成功算是目标,那么,那是我们用愿望去完成的义务!
――董群英
通过这三次的专题模拟演练,我发现当我在紧张的气氛中回答问题时,思路转得不够快,在这方面还要加强锻炼;现在社会都非常注重团队合作,所以模拟演练也给我们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团队合作的“培训”;这次评建能让我们学到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这对我们以后踏上社会是很有帮助的。
――杨雄
模拟演练已进行三场了,经过几次的磨合,站在言讲台上,我们都能自如的动用一些关于论文的知识,也能对老师,专家提出的问题,清楚的回答,做到让他们满意。从中也能在这活动中学到一些课内学不到的专业知识,拓展了自己的广泛知识面。不过不足的地方也有,专业知识还掌握不够,知识面太狭隘,以后的模拟演练会慢慢做到最好。
――傅冬青
新闻链接:学生专题研讨
学生专题研讨是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优秀评估中考察学校办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直接了解学生整体素质、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评估过程中,专家组提前一天将研讨题目及相关材料交给30名学生(其中15名自选,15名随机抽取,),每3-5人一组(1人主发言,2人为补充发言,每组用时15分钟以内)。在24小时里,每组准备不少于1500字材料,发言用幻灯片及讲演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