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
空山,
寂静。
然给了我那份情有独钟的惟一。
我喜欢江南,喜欢她的多情,因为她造就了我的善感。感触着人生,感触着自然循环,这水、这山……
我生性爱山,闲暇的时候总喜欢踏着那柔柔的清风去捕捉那山的风情。十月的一天,偶然的冲动,促使着我奔向从小心往却无缘驻足的家乡名山——五磊山。宁波慈溪的一颗古老而又璀璨的明珠——那经历了千年历史轮转的文化圣境。
怀着莫名的情绪,看着窗外飞闪而逝的景色,我发现原来自己是如此的渴望,如此的急于去亲近那萦绕心头多年的山魂。路,盘旋着、盘旋着而上。山的尽头——是我的目的地。
下车的一瞬间,我的心在颤抖,深深折服于山的磅礴气势。山的广博,愈显我的渺小。那悠远与宁静是我心之所往的。他山之石,流水曲觞……在这里,究竟掩藏了多少故事有谁懂?
拾级而上,一路的风景,一路的采撷,充实了我干涩的心灵,沉淀了我的浊气。虽已入秋,却依然是鸟鸣林间,蝶舞花丛,山竹劲松,野柏奇枫,凉风习习,秋意暮暮。
漫步于层层青苔布满的石阶上,聆听着祷声伴随的钟磬音。我,终于登上了山的最高峰。心蓦地一静,宛如激流的江河倏归大海,融入无垠的广阔和柔和中。眺望着远处的山势盘旋回绕高低起伏,俯瞰下山的小路在林间隐隐现现曲折徘徊。我突然想起袁枚的诗:
我来登此如登天,无物与我堪并肩。
白云蓬蓬生足下,红日皎皎当胸前。
是的,那是一种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豪迈心境。
迂回下峰,在逼仄的山道里,我伸开双臂,手把栅栏,感受着她恍若隔世的幽静与清凉,倾听着满目灰色的栅栏诉说着曾经的繁荣与沧桑。
手抚上斑驳的古墙,触摸着岁月的痕迹,我不禁遥想那三国纷争的时期,孙权的母亲雾迷五磊山的情景早已不见,而留给我们的惟有对着那被历史剥蚀的庙宇,幻想当年在这山顶之上建寺的浩大工程。当时的建造是因为孙权母亲平安回到东吴,相信自有神灵庇佑。只因她当年的这一壮举,才给我们留下了这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才有幸让古今不少雅贤之士在这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
庙宇叠嶂,不经意地,触动了我掩埋的惆怅,逝去的,已站成永恒的风景。孔夫子有云:“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浮华城市,物欲横流,心中似乎有着一些莫名的遗憾,亦或是无奈。苦思冥想,终究无解。环顾四周,清幽的环境抚平了我内心的躁动,突然发现能在这个嘈杂浮躁的社会,寻得一隅清净,是如此的庆幸。
静坐一隅,山风抚面,我的心思如水倾泻。
余秋雨说过:“人的一生也就是从出生地出发,然后越走越远,走的过程有可能将自己迷失,也有可能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将自己找回。”生命的真谛就在于把路走下去。纵使一路荆棘,纵多挫折,但至少我的心里还有梦,有所追求。历史不会应谁而停留,而我也不会在历史面前踌躇不前。累了,倦了,我愿意在这安静的青山中寻求一方净土;恢复了,充实了,再次前行……
天色渐暗,我一趋一回,缓行下山,心中一片清朗:
历史只能回顾,而人生必须向前。再次回首,我将这座圣山镌刻于心,山清心静,我会走得一路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