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中国(宁波)- 斯洛伐克教育对接会在宁波泛太平洋大酒店隆重举行。在此次对接会上,我校与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经济与管理大学、斯洛伐克企业联盟正式签署《中国—斯洛伐克人才跨国实习与就业合作协议》,共同启动“中斯跨国人才实习就业行动计划”,这一举措标志着中斯两国在教育合作与人才交流领域迈出了坚实且关键的一步。
对接会上,学校校长汪浩瀚、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方军、斯洛伐克共和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伊戈尔·帕佐拉克、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舒培冬、斯洛伐克共和国驻华大使馆经济参赞杜琪雅、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经济与管理大学副校长迈克尔·法布斯等嘉宾先后致辞 ,共同表达了对深化中斯教育合作、推动人才跨国流动的殷切期望。
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舒培冬在讲话中指出,中东欧地区作为欧亚大陆的重要连接枢纽,在国际教育交流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长期以来,浙江高度重视与中东欧国家的教育合作,已开展了师生交流、合作办学、境外办学、合作科研等多元项目。舒培冬特别提到,宁波财经学院与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经济与管理大学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浙江省教育厅也将持续优化服务、搭建平台,鼓励中外学校开展务实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推动浙江与中东欧国家教育合作迈向新台阶。
“中国—中东欧教育合作是中国教育对外开放的一个亮点,宁波是中国与中东欧教育交流与合作最为重要的平台城市。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是中国教育发展的重点之一。现在,宁波在中国中东欧的合作平台上,开展跨越国家的国际化产教融合是一项十分具有长远眼光的尝试和创新。”方军在启动仪式上表示,中斯跨国人才实习与就业行动计划的启动,既是落实国家“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的实践载体,也为两国青年搭建了共享全球化机遇的新型平台。他相信该计划将有效助力两国青年实现从校园到跨国职场的无缝衔接,同时也将进一步促进中斯两国技术交流与产业协作。
根据协议内容,三方将重点搭建三大合作平台:一是服务中斯产品双向交流的实习实践平台,通过在斯洛伐克盘戈亚那企业联盟下的本土企业,为中国学生提供跨境电商、国际贸易等领域的实习岗位,同时助力斯洛伐克企业产品通过直播基地等渠道进入中国市场;二是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聚焦国际市场推广与贸易能力,开发“中国— 欧盟商务”微专业,培养既懂中文又熟悉欧盟标准的复合型人才;三是校企协同创新平台,联通教育链、产业链与创新链,每年定向为斯洛伐克企业联盟输送实习学生,并实现优秀学生的优先录用。
“‘中斯跨国人才实习与就业行动计划’的启动,意味着我校在探索海外政校企合作办学、深化海外实践基地建设方面进入实质性新阶段,将在助力学生跨国优质实习与就业、服务中东欧国家中资企业和本土企业、促进中斯人才交流和交流人文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副校长沈云慈说。
“目前斯洛伐克方面对中国学生的人力资源需求已经显现,如果这些实习生最终能够转为正式雇员,我将非常欣慰。在大学间的合作方面,我也看到巨大潜力:两国学生完全可以在我们搭建的平台上开展协作,这将自然催生交换生项目的可能性,对未来的深度合作和相互理解都大有裨益。”斯洛伐克盘戈亚那企业联盟创始人玛瑞安·雅库比斯对接下来的合作充满期待。
启动仪式后,与会嘉宾共同参与了企业产品展示及校企自由交流环节。来自斯洛伐克的食品、工艺品等企业现场展示了特色产品,学生现场进行跨境直播演示,直观呈现了合作协议中“实习实践+市场推广”的创新模式。
此次合作并非一蹴而就,从两校建立教育合作伙伴关系到共建“中国—斯洛伐克丝路学院”,宁波财经学院与斯洛伐克的教育合作经历了长达八年的厚积薄发。该学院于2022年入选浙江省 “一带一路‘丝路学院’”,并在2024年12月由中斯两国教育部高层正式揭牌。
“八年合作形成的‘宁财方案’”,既为此次人才跨国实习与就业合作奠定了深厚的信任基础与资源储备,也为中斯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探索出了一条务实路径。”校长汪浩瀚表示,此次合作承载着中斯传统友谊的传承使命,肩负探索跨国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新路径的时代重任。宁财院致力于推动两国教育链与产业链紧密耦合、人才链与创新链有机衔接,着力培育兼具国际视野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未来,学校将统筹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各类要素双向互通,为两国青年提供全方位政策咨询与资源对接服务,全力推动经贸合作,携手打造中斯教育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标杆。
当天下午中斯双方还举行了圆桌会议,探讨中斯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合作路径。宁波大学商学院教授、中东欧经贸合作研究院产业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海波作题为《新形势下深化我国与中东欧经贸合作的思路》主题报告;我校会计学院(财富管理学院)副院长姚鸟儿作题为《数字丝路·智绘未来:中国-中东欧数字科技合作新图景》主题报告。